看了华为公司发布的面向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术趋势,感觉好像看到了未来。
从2025到2035,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其实过得很快,而且“未来正以光速前来”,新的世界迫不及待要登场了。
探索未知,跃见未来。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华为肩负“探索无人区”的重任,这次推出的《智能世界2035》报告,是华为与业界100多名专家、学者、客户和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组织了200多场研讨会,从中得出了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他们也是对行业和社会的贡献。
如华为常务董事汪涛所言,“每一次文明的跃迁都源自人类对未知的不断探索。这份深植于人类基因的探索精神,推动我们不断突破认知与技术的边界,走向更加繁荣的智能文明。”
在人工智能爆发的节点上,人类社会更需要前瞻的视野和假设。毕竟,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战略方向。
![]()
1、AGI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但仍需克服诸多核心挑战,方能实现AGI奇点突破。因此,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必由之路。
知识的创造和应用不再仅仅是人类的特权。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相当于人类社会多了一个具备“智能”的物种或“伙伴”,AI会比人类拥有更多的知识,在很多方面也可以比人更聪明。
无论具身机器人还是智能汽车,视觉、语言和行动都发生在现实世界,所以AGI必然是要走向物理世界才行。
2、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驱动产业革命。
“未来十年,智 能体(Agent)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协作伙伴。”
但《智能世界2035》也指出,智能体也面临三大障碍,“多智能体协同(通信与协作)、云端环境交互(探索与执行),以及长程推理认知(规避偏差累积与组合爆炸)。”
具身机器人在未来会成为人们必备的个人助理,这有望开拓出十万亿美元产业。
3、开发模式迎来变革,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人类将更专注于顶层设计和创新思考,而把繁琐的编码执行工作,交给高效的AI来完成。
其实现在很多程序员都在借助AI来写程序了,就像一个作家可以提供创业、思路和大纲,让AI生成故事一样,代码生成都可以交给AI,工程师可以专注于软件的设计和创新。
软件统治世界,但软件的顶层设计必须是由人类来完成,执行则可以交给AI。
![]()
4、交互方式正从图形界面转向自然语言,并向着融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交互演进。用户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与数字世界互动,获得深度沉浸的体验。
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正在模糊,我们现在的手机是智能终端,电动车也是智能终端,终端已经演变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互通的“桥梁”,而且还有脑机接口的发展,终端成为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交融的入口,人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更方便也更灵活。
当我们的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都叠加、融合之后,在数字世界就真的是“身临其境”了。
这对教育、旅游等行业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学生可以在数字世界直观感受某个历史时期,与古人“对话”,要了解某个国家某个地方也能置身其中,“劳生可念荣华束,食顷邯郸枕上游”,技术可以让人如此了。
5、手机App正从独立的功能实体,转变为由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用户只需给出指令,AI智能体将调用相关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
2025是多智能体协作元年,AI智能体打破了手机APP的孤岛,把它们连接起来了。这对用户而言是极大的方便,但对于APP商家来说可能就有很大的挑战。
不过智能即服务,服务找人,服务自动执行是大势所趋。
6、随着世界模型等关键技术突破,全新的L4+自动驾驶汽车将会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移动第三空间”。
具身智能是AI感知、适应、改造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电动汽车也可以视为“智能机器人”,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世界2035》预计在 2035 年达成大部分场景的 L4+ 级无人驾驶。
![]()
7、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计算领域将突破传统冯• 诺依曼架构的束缚,在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最终催生新型计算的全面兴起。
智能化离不开算力,算力将和电力一样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算法和算力构成了AI的三要素。
如果没有巨大的电力和算力支撑,那就无所谓智能体互联网。这时候统冯 • 诺依 曼架构的框架就成了一种束缚,存算一体或许是解决存算分离的关键。
8、数据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燃料”,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Agentic AI驱动存储范式改变。
数据决定模型智能的高度,记忆决定智能体应用的宽度。数据驱动智能,数据是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实时映射。《智能世界2035》预计到 2035年,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AI 数据占比超过70%。
9、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将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实现移动互联网至智能体互联网的跃迁。
华为的愿景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在互联网底层技术层面的积累非常雄厚,无论是芯片、存储、计算等硬件,还是通信技术、软件生态等,都有很大优势。
一旦通信网络完成从“百亿人联”到“万亿物联”的跨越,再到智能体的连接,那智能体互联网确实会比移动互联网提升一个维度。
![]()
10、能源将成为制约 AI 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突破50%。同时,人工智能将成为新能源系统的核心,通过Token 管理瓦特,实时管理每一焦耳的能量,从而实现更加动态和高效的电网。
无论中美,大家都在大力解决能源的问题。未来能源结构必然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包括AI在内的新兴产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而AI在能源系统中有很大的关键作用,比如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优化能力,对电网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通过AI实现对能量流动的实时、动态优化控制,最终构建一个更高效、更灵活的能源系统。
总而言之,未来已来,我们都处于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人工智能必然会深千行万业、千家万户,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成为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要跟上AI浪潮的发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AI、使用AI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