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靖边县蜿蜒崎岖的山路向深处行进,杨米涧镇九年制学校旁,一栋修缮一新的蓝白建筑格外醒目。墙面上“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标语熠熠生辉,这里便是扎根黄土高原白于山脉腹地的杨米涧派出所。
作为大山深处的“藏蓝灯塔”,它不仅是辖区治安的守护者,更以提档升级的硬件、暖心聚力的队伍、务实为民的举措,照亮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每一段路程,在“百千工程”的推进中,书写着基层警务的担当与温度。
红心铸魂:“蓝盾护航”守牢为民初心
“红心向党、蓝盾护航”,这八个字不仅悬挂在杨米涧派出所的墙上,更深深镌刻在每一位民警的心里。派出所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支部为核心筑牢战斗堡垒,让红色基因融入警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每周二的例会时间,是派出所雷打不动的“学习日”。“三会一课”如期开展,党员民警带头领学党的创新理论,结合执法办案中的真实案例,分享为民服务的故事与感悟;主题党日活动不搞“形式主义”,民警们带着米面油走进辖区孤寡老人家中,拉着老人的手问近况、查隐患,帮着打扫院落、检修家电,把关怀落到实处;“党员先锋岗”前总是最忙碌的,民警主动扛起复杂纠纷调解、疑难案件办理的重担。面对邻里因土地边界起争执,他们带着地形图上门,一边讲法律政策,一边听双方诉求,反复沟通直到矛盾化解。
党建引领下,全所民警始终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让“藏蓝”与“红色”交织,使“蓝盾”既是守护治安的“防护墙”,更是群众心中的“定心石”。近年来,杨米涧派出所多次在目标责任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度被榆林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基层单位。
硬件焕新:新址升级夯实警务根基
2025年,杨米涧派出所完成新址建设并顺利搬迁,彻底告别了旧所设施陈旧、功能分区模糊的困境,以全新面貌迎接辖区群众。
如今走进派出所,蓝白主色调的外观透着公安队伍的庄重,又不失亲近感;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办事窗口清晰划分,等候区的座椅、饮水设备、便民雨伞整齐摆放,群众进门就能感受到“舒心感”;办案区、备勤区、暖心会客厅等功能区独立设置,监控设备、执法记录仪等装备配齐配全,为规范执法、高效办公提供坚实保障。
每天清晨,民辅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常工作。有的在整理前一日的案件材料,有的在规划当日的入户走访路线,有的在服务大厅等候前来办事的群众。崭新的环境不仅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更让群众感受到了派出所“为民服务”的诚意,让这栋蓝白建筑成为大山里一道既可靠又温暖的风景。
硬件升级的同时,杨米涧派出所更把“爱警暖警”落到实处,以“六小工程”解决民警辅警的后顾之忧,凝聚起队伍的向心力。
考虑到民警常因出警错过饭点,派出所专门聘请厨师,根据出警规律调整开饭时间,让“家的温暖”驱散工作疲惫。为外地民警和值班辅警打造的“小宿舍”,既能休息又能临时办公,让民警在单位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活动室里的健身器材,成了民警下班后的“放松区”;书屋里摆满了法律条文、党建理论、刑侦技术、文学名著等书籍,民警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学习,既能提升业务能力,也能丰富精神世界。“小洗衣房”便民更贴心,洗衣机、晾衣架一应俱全。
无论是“食住行”还是“学娱健”,“六小工程”把关怀渗透到生活细节里,让民警辅警感受到“单位如家”的温暖,也让大家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守护辖区的工作中。
护企惠民:“指尖警务+上门办”
把服务送到身边
基层警务既要“守好平安”,更要“服务发展”。杨米涧派出所管辖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达223平方公里,不仅有明长城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两处文化遗产,更有2家风力发电厂、4家油气企业及7家企事业单位,是名副其实的“能源重镇”。面对分散的村落与忙碌的企业,派出所始终以“主动上门”的姿态,把服务送到群众与企业身边。
油气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派出所专门建立“一企一警”对接机制,每位民警负责联系1家企业,定期上门走访,摸清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民警不仅会走进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防电信诈骗宣讲,协助完善内部安保制度,还会主动排查周边治安隐患。遇到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民警也会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也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从“被动接警”到“主动服务”,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宋警官,户口簿丢了,在城镇派出所能补办吗?”“周末能预约给娃办身份证吗?”一清早,社区民警宋星辉的微信就响个不停。这是派出所“指尖警务”的生动实践——在警务监督岗上,民警的个人电话与微信二维码清晰陈列,群众扫码就能加好友、提需求。
通过微信,民警实时发布防盗、防火、防诈骗的安全提示,在线解答户籍办理、居住证申领等咨询,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民警提前告知需要准备的材料,避免大家“跑空趟”。“公安指尖警务”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群众不用出门就能办事,更快推动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共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为群众办理业务50余件。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派出所更推出“上门办证”服务。今年3月,民警得知辖区居民张奶奶因腿疾无法到所办理身份证,立即带着相机、指纹采集设备上门。帮老人整理头发、调整坐姿,耐心指导完成照片采集;身份证办好后,又第一时间送上门,还顺便检查了家中取火安全。“不用出门就办成了事,你们真是贴心!”张奶奶的话,道出了许多山区群众的心声。
从“指尖微服务”到“线下上门办”,杨米涧派出所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也把温暖送进了群众“心里面”。
山高路远,挡不住守护的脚步;地处偏远,减不了服务的温度。
杨米涧派出所这盏大山深处的“藏蓝灯塔”,以党建引领锚定方向,以硬件升级夯实基础,以暖警举措凝聚力量,更以惠民服务传递温暖。它照亮了黄土高原上的乡村与企业,也照亮了群众心中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持续书写着基层派出所“为民、便民、惠民”的生动答卷。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