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迪·迪亚兹·阿拉马(Jordi Diaz Alama),艺术家/画家,巴塞罗那艺术学校及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MEAM)总监。1986年出生在西班牙格兰诺列斯,那是个安静的小镇,离巴塞罗那不远。他从小就对画画着迷,毕业于巴塞罗那大学美术系,拿下美术学士学位。
大学那会儿,他没满足于课本知识,跑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深造,那地方是古典技法的圣地,他在那儿泡了几年,学着怎么用油彩让人物“活”起来。
后来,他又跟当代写实大师们混了圈子——挪威的奥德·内尔德鲁姆、西班牙的吉列尔莫·穆尼奥斯·贝拉和安东尼奥·洛佩斯,这些家伙教他怎么把古典的严谨玩出点现代的弯弯绕。
2013年,27岁的阿拉马在巴塞罗那创办了巴塞罗那艺术学校,该教育机构专注于具象素描、绘画及雕塑教学。说实话,这事儿挺拼的,他一边教书,一边画自己的东西,还得管学校。
奖项也没少拿:2011年,他勇夺Figurativas竞赛大奖,那是由艺术与艺术家基金会和MEAM博物馆联办的;同年,又中了Ynglada-Guillot国际绘画奖,由皇家加泰罗尼亚美术学院颁发。其他还有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奖学金、Arauco基金会的驻地奖学金啥的。
他现在还住在巴塞罗那,画室里堆满模特草图和颜料瓶,日子过得像他的画一样,平衡却总有点儿混沌。
阿拉马的创作实践探索古典具象绘画与当代美学的交汇点。艺术家融入艺术史的参照元素,邀请观众进入模特们共存的私密空间。在《红工作室》与《胭脂酒店》等系列中,他开创性地重塑模特形象,赋予其强势存在感,挑战被动客体化与传统审美标准的陈规。
他用油画、混合媒介和树脂,画人物肖像、裸体和梦境景观,平衡在写实与抽象的边缘。他的笔触严谨得像在解剖光线,受19世纪大师影响深——想想维拉斯奎兹或戈雅的光影游戏,他把那些老把戏玩得溜溜转,却加了点当代的扭曲和模糊,让人物的脸庞或背景像梦里似的碎裂。
作为毕生创作计划,阿拉马正进行重塑但丁《神曲》的宏伟挑战。2020年疫情伊始,他以这部史诗巨著的首卷《地狱篇》为起点展开创作。
该系列以受诅咒的灵魂困于神秘景观的意象,隐喻现代世界的苦难,深刻揭示人类境遇。通过当下痛苦现实与冰冷残酷地狱中永恒煎熬的对比,艺术家促使我们反思社会行为与抉择的后果。
其作品被巴塞罗那MEAM博物馆、Can Framis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入选欧美澳多国私人藏品。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