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近段时间以来,韩国右翼反华情绪暴涨,一开始他们只将这种情绪发泄在中国人身上,后来就连中国驻韩大使馆都成了他们攻击的目标,最终惊动了韩国总统李在明。
明明一开始镇压的代价是最小的,为何李在明拖到了现在?将大使馆周围100米设为警戒,又能否打击到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
李在明紧急下令
一夜之间,首尔明洞从喧嚣的“反华”阵地,骤然变成“静音区”!李在明紧急下令,将中国使馆周边100米设为“红色警戒”,这绝非偶然。这背后,是韩国政府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经济,不惜与国内极右翼势力决裂的政治豪赌。
一切的根源,要从明洞商户们的一封联名信说起。这份递交给南大门警察署的信,字里行间写的不是政治,而是生计。以“明洞旅游特区协会”名义发出的呼吁,与其说是请求,不如说是一声求救。
他们诉苦,那些愈演愈烈的集会,伴随着侮辱性的口号和时不时的拉扯冲突,正在把游客,尤其是消费主力军,吓得不敢进店。生意黄了,店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这封信,捅破了韩国经济一层脆弱的窗户纸。商户的焦虑,只是冰山一角,国家层面的经济账本,更加让人头皮发麻。疫情前,中国游客人均消费高达1700美元,是别国游客的好几倍,堪称行走的“现金奶牛”。
正是这股强大的消费力,撑起了明洞、东大门等商圈超过七成的销售额。可疫情之后,特别是2023到2024年间,大家翘首以盼的中国游客回流潮,却迟迟没有到来。乐天、新罗这些免税店巨头的利润报表,跌得惨不忍睹。
眼看内需疲软,韩国政府决定下猛药,一项重磅政策已经箭在弦上:从今年9月29日开始,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为期近九个月的15天免签入境。赌注已经押上,赌场总得清理干净。
那些在明洞街头高喊“反华”口号的团体,无疑成了这项国家级经济战略面前,最刺眼、最急需被清除的障碍。毕竟,对于任何游客来说,安全感是决定他们掏不掏钱包的第一要素。政府此举,就是要用行动营销一种“安全游韩”的品牌形象,为即将到来的政策红利扫清道路。
大使馆门口的政治课
如果说经济焦虑是这次行动的底层驱动力,那么外交考量则直接将事件的级别拉到了国家层面。明洞之所以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购物天堂,更因为它与中国驻韩大使馆仅一墙之隔。地理上的邻近,决定了这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成政治事件。
一开始,这些集会团体的目标还在宪法法院,但随着事态发展,他们逐渐将阵地转移到了中国大使馆门口,最后更是直接渗透进了游客密集的明洞购物街。
他们的行为也随之升级,从单纯高喊口号,发展到对过往的中国游客进行言语上的恐吓。这种行为一旦失控,极有可能波及在韩的华侨群体,引发更严重的治安与民权风险。
这下,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噪音扰民了。韩国《刑法》第108条白纸黑字写着,对外国驻韩机构进行侮辱,最高可判处三年徒刑。法律的利剑早已悬在那里,只是过去政府选择了某种程度的“默许”。
而现在,李在明的严词批评,标志着政府态度从“默许”转向了“积极管控”,这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平衡术。一方面,维系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是其执政根基;另一方面,通过中韩经贸合作来巩固政绩,也是现实需求。
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这次对集会行为的强硬表态,以及划定使馆周边“禁区”的动作,更像是一次精心计算的外交姿态。它既是依据国内法律维护外交尊严,也是向中方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韩国有决心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这既是执法,也是一种政治营销。
从画圈到点名的进化
这次明洞事件,还意外地成为了韩国社会治理模式的一次升级展示。过去,处理类似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在使馆周边划定一个100米的物理距离限制。这是一种基于“地点”的管理逻辑,治标不治本。
但这次,警方的行动显然精准得多。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在地图上画个圈,而是直接“点名”,禁止特定的“反华”团体进入整个明洞商圈。这种从“地点管理”到“对象管理”的转变,堪称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治理。
这种精准执法的底气,来自于高层的定调。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将这类行为从“政治表达”的范畴中剥离出来,重新定义为纯粹的“扰乱秩序”,这无疑给了执法部门一把削铁如泥的“尚方宝D”。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集会团体的人员构成,不少是以支持总统尹锡悦的年轻群体为主,甚至包含一些极右翼组织。这意味着,政府的这次行动,必然要顶着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的压力。敢于这样做,恰恰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和决策层的决心。
这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限制不是最终目的,规范才是关键。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一整套更具建设性的治理蓝图,比如,设立“抗议缓冲区”和“文明守则”的双轨制,明确规定集会时的音量、标语内容,给表达权利留出空间,也给公共秩序划定底线。
再比如,建立一个由“商圈-警方-组织者”组成的三方预案沟通机制,提前沟通,避免冲突升级。甚至可以推出一些“安静时段”之类的正面活动来对冲负面影响,并配上多语言解释,消除外国游客的误解和恐慌。这才是韩国在探索的,一个更成熟、更精细化的未来治理框架。
结语
回过头看,明洞的“安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更像韩国政府在求解一道复杂的方程式后,得出的最优解。这道方程式里,包含了“经济复苏”、“外交稳定”和“社会秩序”三个核心变量,缺一不可。
这条在明洞划下的无形红线,其实也是全球化时代下,一个国家核心商业区功能变迁的缩影。这次在“压力测试场”中摸索出的精细化治理经验,能否被成功复制和长期维持,将是韩国未来在平衡自由、秩序与发展这三大永恒难题时,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信息来源:
参考消息2025-09-13《韩警方禁止“反华”示威闹事者靠近中国使馆》
上观新闻2025-09-13《韩国警方禁止“反华”右翼团体靠近中国使馆,当地商户“松了口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