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富豪投百亿建大学,50学生成"天之骄子",这场豪赌能成功吗?
9月12号那天,福建福清有个开学典礼上了热搜。台上站着个77岁的老头子曹德旺,和五十多个刚上大学的娃。要说这老头子牛在哪?他就是做汽车玻璃的,福耀集团老板。现在他把攒了一辈子的钱,直接砸了100个亿,办了所大学。这事说出来吓死人——一百亿够在县城修地铁的,够建好几所普通大学,但他愣是只招了50个学生。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说他真是为教育操心,有人说他就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事时也觉得挺离谱。现在哪个大学不是扩招啊,有的学校在校生都超过五万了。结果人家福耀科技大学偏反着来,才五十人。这不跟玩似的?但细想想他们也有道理。现在大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企业总说大学生不会干活,光知道考试。曹德旺说他的学校不培养只会考试的人,要教真本事,让毕业生直接能进工厂车间干活。
他们上课的方式真有意思。比如说课本知识学得少,但要跟着导师做项目,搞研发。学生写论文不是瞎编的,得对着工厂实际问题解决。有个报道说有个学生研究的是怎么给玻璃镀层,这不就是曹德旺自己公司需要的技术吗?听起来像在帮老板打工,但企业觉得好,因为学生毕业就能上手,不用从头教。
不过这事争议也大得很。有人算账,一百个亿给五十人,平均每人两亿,这不把教育资源搞成"VIP服务"吗?农村娃还能考进去吗?还有人担心这学校以后没钱怎么办,曹德旺走了谁能接着投钱?现在的民办大学倒闭的还少吗,光有钱人撑着的学校迟早会黄。
我有个表哥在工厂当技术员,他说现在工厂缺的就是会动手的大学生。以前招的人光知道画图纸,真碰上机器故障就蒙圈。福耀科技大学这样搞,把学校和工厂连起来,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但问题是,要是所有学校都学他们这样,企业都要参与办学,会不会把学校变成"打工流水线"?学术研究的空间还在不在?
网上有个帖子说得好:现在大学要不就是追求规模大,要不就钻在象牙塔里搞研究。福耀科技大学这模式,像是在中间撕了个口子。他们不做万人大学,也不搞纯学术,就想教学生真本事。但这样会不会把教育分成三六九等?普通大学的学生是不是就成了"次品"?
曹德旺说他不在乎规模,就想做个样板,把教育质量提上去。听起来像个老江湖要玩票大的。不过说实话,我真担心他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企业办学风险太大,万一福耀集团哪天出问题,学校不就完了吗?现在国家也在推产教融合,但具体怎么搞还没个准谱。
还有个矛盾挺有意思的,就是公平性。你说这五十个学生,肯定要考试考得好的吧?那是不是学霸才能进?那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更没机会了?现在重点大学都还在扩招,这突然冒出个"精英小班",搞得教育资源更不均衡了。国家不是一直在搞教育公平吗,这不是往反方向走?
但换个角度看,也许这种尝试能逼着教育部门想想新办法。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说大学教的没用,是教的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福耀科技大学至少摸到了痛点,把课堂搬到车间,论文变成技术方案。要是能成,说不定给教育改革指条新路。
不过我还是觉得,曹德旺这招太依赖个人了。等他哪天不投钱了,学校咋整?现在的民办大学好多都靠老板撑着,老板一倒台就黄。要是真能形成自我造血,自己赚钱维持,那才叫本事。但技术型大学要赚钱,得有长期研发投入,哪是短时间能看见效益的?
现在网上都在问,这样的学校能复制吗?肯定不行,一百个亿不是谁都有的。但曹德旺这事就像扔了颗石头进水塘,激起的浪花可能影响更多人。至少让我们看到,大学还有其他活法,教育不是只能走老路。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成功,但至少敢这么试试,总比死守着老一套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