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无知肤浅的母亲,毁了女儿一生。”
近日,北京一名小女孩在户外玩耍时被蜜蜂蜇伤,随后,她全身迅速出现大片皮疹、呼吸变得急促、脸部明显肿胀。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孩子的母亲做出了一个决定:没有选择仅需3分钟车程的社区医院,而是驾车前往需要30分钟路程的大医院。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女孩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最终不幸身亡......
黄金救援期
那天下午,小女孩像往常一样在户外玩耍,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时光,可不料,一只蜜蜂突如其来的蜇伤,让这个平常的日子变成了一场噩梦。
毕竟蜜蜂蜇伤的麻烦在于毒液引发的反应,而且蜜蜂毒液里有些物质,比如蛋白质,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
大部分人被蜇后,伤口附近会红肿、疼痛,几天就没事了,但对某些人,比如小孩或容易过敏的人,毒液可能引发大问题,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而过敏性休克是身体对毒液反应过度,血压会突然下降,呼吸道变窄,有时甚至心脏停跳。
毕竟小孩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对毒液反应可能更强,风险更大,所以当小女孩被蜜蜂蜇伤后,就出现了全身起大片皮疹、呼吸急促、脸部肿胀等不适症状,而这恰恰又是典型的严重过敏反应。
要知道,过敏反应的程度分轻、中、重三种,轻度反应是伤口红肿、发痒,通常影响不大。中度反应可能有大片皮疹、轻微呼吸困难或心跳加快,这时要尽快去医院,但重度反应最危险,比如喉咙肿胀、严重呼吸困难或意识不清,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信号。
如果当时小女孩的妈妈能认出这些信号,赶紧送医院,可能会有不同结果,毕竟知道这些反应级别,能帮助大家判断什么时候必须马上就医。
而且被蜜蜂蜇伤后,第一时间处理很要紧,如果蜇针留在皮肤里,要赶紧取出来,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指甲或硬物轻轻刮掉,别挤压,不然更多毒液会进身体,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尽量洗掉毒液。
不同蜜蜂的毒液性质不同,但在野外用清水洗就行,不需要特别的东西,洗完后,要注意看身体反应,比如有没有皮疹、呼吸困难或喉咙发紧,如果有这些症状,马上送最近的医院。
生死之间的距离
要知道,被蜇后6小时是关键的急救时间,尤其是对小孩或容易过敏的人,越快处理越好,但从时间距离上看,社区医院仅需3分钟车程,而大医院则需要30分钟,也正是这27分钟的时间差,构成了生与死的距离。
而且当大脑缺氧超过5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超过6分钟,抢救成功率将骤降至10%以下,这五六分钟的黄金抢救期,也是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逾越的距离屏障。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往往都会认为社区医院医院设备少,不如大医院好,所以遇到大事就想去大医院。
但像蜜蜂蜇伤这种急症,时间最关键,社区医院虽然简单,但能做基本的急救,比如打抗过敏针、给氧或处理呼吸问题,这些措施能稳住病情,给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如果当时小女孩的妈妈能够选择社区医院先进行处理,或许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毕竟国家卫健委对社区医疗机构有明确的急救能力要求和药品配备规定,肾上腺素、激素等抢救药品属于强制常备目录,若缺失,相关责任人将面临严肃处理。
可能很多人对蜜蜂蜇伤的危害认识不够,这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毕竟很多人觉得被蜇只是小事,不知道过敏反应可能致命。
像女童的母亲,可能不清楚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也不了解社区医院能处理急症,所以要让大家知道蜇伤的危害,学校、社区和医院得做更多宣传。
比如学校可以教孩子和家长急救知识,社区可以办健康讲座,医院可以在诊所贴急救指南,只有让大家明白被蜇后该做什么,哪些症状要马上就医,社区医院能帮什么忙,这样才能够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9月14日关于悲剧!女童被蜜蜂蜇伤,其母亲驾车前往路程较远的大医院,最终女童不幸身亡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红星新闻2025年09月14日关于女童被蜜蜂蜇伤,母亲舍弃3分钟可达的社区医院,开车30分钟前往大医院,孩子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身亡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