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伊宁县锚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治理模式。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突破,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画卷,正在伊犁河谷的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生态治理,系统为要。近年来,伊宁县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线,将生态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以“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为导向,构建起兼顾生态修复与产业兴旺的乡村发展体系。结合县域内不同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禀赋,伊宁县科学规划造林区域与植被配置,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纳入全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全局,重点推进北山坡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打造,让林草资源持续“扩容”,区域生态“家底”不断厚植。
![]()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伊宁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卡力木江·阿克木江说:“近年来,伊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了一批和美杏乡的高质量名片。”数据见证生态蝶变。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伊宁县累计完成造林2.1万亩,退化林分修复4.1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草原改良13万亩,草原围栏26万亩。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61.34%,整体生态状况持续向好,绿洲生态系统更趋稳定,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张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网逐步织密。
伊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建华说:“目前,伊宁县林地资源管理面积达到117万亩,其中人工林达到31万亩,草原资源管理面积达到477万亩。同时,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公益林建设、种苗管理、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草原执法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
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是伊宁县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当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龙头企业,以科学规划整合粮、果、花、田、山、草、居等多维资源,创新推行“农业 +林果 +旅游”融合模式,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北山坡区域,伊宁县将“三北”防护林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打造天山花海“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通过在6万亩荒山上开展土壤改良、铺设滴灌管网、修建蓄水池、大规模植树栽绿,以特色作物种植为基础,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延伸,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亮点,形成三产联动的发展格局,既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伊宁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卡力木江·阿克木江说:“‘美丽伊宁·生态环境保护’天山花海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从荒滩到良田、从黄土到绿地的华丽转变,将曾经盐碱遍布、植被稀疏的荒滩,精心打造为如今绿意盎然、百花争艳的生态福地,这不仅让当地村民‘端稳生态碗、吃好生态饭’,更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
伊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淼说:“伊宁县耕地面积117.8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是99.08万亩,截至2024年年底,高标准农田已建成95.57万亩,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了78.63万亩,约占83%。自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73.12万亩,总投资13.6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小田并大田’等,使亩均用水量明显减少,精准施肥取得较好效果,全程机械化率有效提高,粮食产量显著提升。”
水利是生态之基。伊宁县通过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区域生态改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水支撑”。喀什河下游引水上山扬水灌区等项目的落地,让昔日干旱的土地焕发生机,成为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助推器”。
伊宁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坚介绍:“自2018年以来,伊宁县陆续推进六项旱改水工程,喀什河下游引水上山扬水灌区项目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我们通过2号和3号泵站,将喀什河的水足足提升193米,源源不断输送到面积达6万亩的灌区里。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低水高用’,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更让昔日光秃秃的戈壁荒滩迎来了大变化,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40%提升到了72%,现在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伊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淼说:“伊犁天山花海实现了引水上山工程,使原来的荒滩变成了万亩良田,实现年产值5亿元,同时对防止水土流失、生态修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绿色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荒滩变绿洲,从生态修复到产业振兴,伊宁县以“向绿而行”的坚定姿态,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
伊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建华说:“在今后一段时期,伊宁县将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伊宁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始终坚持向绿而行,生态优先,以林草生态建设助力伊宁县和美杏乡高质量发展。”(作者:马伊热·艾山、祖力普哈尔·迪力木拉提、尼加提·帕尔哈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