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或走向终局。
9月14日,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确认,西贝创始人、CEO贾国龙于当日凌晨在某微信群中发文提及了近期争议,并承认应对方式有误。
“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贾国龙在发文中提到。
贾国龙讲话画面
此外,贾国龙还表示,罗永浩打醒了他,算变相地帮西贝进步。
9月13日晚间,罗永浩发布微博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多重外部压力下,事态发展也必须走到新阶段。
还需看到,西贝已在做着种种改变。
9月12日晚,西贝连夜召开“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全员大会。对此,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确认,贾国龙亲自出席了该会议。
据悉,此次“全员大会”目标主要是鼓舞员工,加油鼓气,扛住压力,服务好顾客。“把服务提升,把品质提升。”是前述会议关键词。
另外,在全员大会上,西贝宣布向一线员工发放500元补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项补贴已经到账,且西贝正在商讨进一步提升一线员工薪酬计划。
背后是,门店受到“西贝预制菜”风波的舆论冲击,很多员工被网暴。一些门店甚至每天接到十几通辱骂电话。
对贾国龙来说,稳定内部军心,或许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不过,提高员工收入是贾国龙一直以来的策略。
“将人工成本率从行业平均25%提升至30%,给一线员工更高收入。”今年年中,贾国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同时,他以海底捞为例,指出“连住利益”的本质是通过员工满意度提升顾客体验:“工资、奖金、福利的组合设计需兼顾公平性,避免发完奖金反而引发离职潮。”
“友商做的顾客体验、经营手法,就是我们20年前的手法。西贝慢慢规模大了之后,把一些方法丢了。比如,做美好餐厅,让顾客体验好,对员工好,人情味更浓一些。意识到之后,就赶紧改变现在手法,还是要回归初心,还是要把员工照顾好,通过员工把顾客服务好,这个才是餐饮业最有竞争力。”贾国龙称。
由此,他的涨薪策略,也有着提高运营质量的考虑。
罗永浩直播画面
近几日,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问题的持续发酵,已经直接导致西贝客流的断崖式下滑。
贾国龙对外透露,9月10日和9月11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估计9月12日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最近两日,西贝客流持续承压。
这在目前市场形势下,是种危险信号。
现阶段,一线城市的餐饮市场增长乏力。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该市实现餐饮收入792.0亿元,同比下降3.6%。同期,上海餐费收入1141.95亿元,同比下降2.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1984亿元,同比增长3.8%。
具体到中高端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同比下滑3.7%至207.03亿元。同期,九毛九营收同比下滑10.1%至27.53亿元;呷哺呷哺营收同比下滑18.9%至19.42亿元。另有多家全国性餐饮品牌创始人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营收收缩、经营变难。
回到西贝,贾国龙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截至2025年5月,西贝营收处于下滑区间。另据西贝对外披露,截至目前,西贝有370多家直营门店和1.8万多名员工,2023年营收为62亿元。日前,贾国龙也亲自承认,西贝上半年的平均利润率为5%。
因此,对贾国龙来说,西贝的改变需要加速了。
相关新闻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舆论风暴在网红罗永浩与餐饮巨头西贝之间爆发,双方各执一词,争端或将从网络平台蔓延至法庭。
对此有网友称,“现在中式餐厅很多都是预制菜,没办法,成本在那里。”但随即招来一波反驳:“这波我站老罗,西贝这个贵,80%预制还不允许人说”。也有人指出:“发现了西贝预制菜的实证”。
有律师表示,“预制菜”实际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认知差异,罗永浩的言论虽主观,但或许代表了广大消费者的质疑心理。
9月12日,在西贝推出“罗永浩菜单”上线的首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陕西西安暗访了几家西贝的餐厅和后厨。
期间,记者发现西贝后厨多为“现炒现卖”。但西贝旗下又确有一家企业,近期获两项“预制食品”设/装备专利,这是怎么一回事?
西贝后厨多为“现炒现卖”
>>起因——
罗永浩指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
西贝坚决否认并称将起诉
9月10日,罗永浩发文称西贝“几乎全用预制菜、价格贵”,并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对此情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强烈回应,称罗永浩的言论已损害了西贝的商誉,“预加工这一点不需要回避,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也对预制菜的标准有严格定义。”他明确称,按国家规定,西贝门店没有一道菜品是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则公开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有效证据。
9月11日,西贝公开了罗永浩一行5人当日下午的菜单,并表示将于9月12日起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同步上线“罗永浩菜单”供消费者选择。
9月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信中称,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正式公布。此外,西贝决定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还将陆续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奶食工厂、莜面工厂等西贝产地源头参观。
西贝公布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
>>网友爆料——
西贝“预制菜”出现9个月的保质期
还曾拍到西贝后厨加工预制菜
对于这场由罗永浩发起的西贝预制菜质疑,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公开表示:“西贝预制菜众所周知。”
网友评论截图
由多位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有一款名为“广式腊味煲仔饭”的预制菜,正是由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生产的,该款预制菜的宣传语为“急冻锁鲜、水浴/微波炉、更省时放心吃”。值得注意的是,该款预制菜的贮存条件为低于-18℃冷冻,而保质期为“9个月”。
还有网友称,曾在西北点了一份牛肉焖饭,备注“只放盐不放别的”,被服务员告知后厨做不了。
另有网友拍摄到,西贝一厨师曾在后厨用“水浴加热法”加工一个预制菜,但因画质较模糊,难以看出该预制菜的菜品。
此外,还有网友提供其于2022年1月15日和西贝(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店)客服的聊天记录,内容显示,该网友外卖点了一份鸡汤豆腐煮青菜,但在汤中发现了“包装袋的开口角”,商家就此情况回复称:师傅剪青菜包装时不小心导致。
网友爆料西贝出现多款“预制”产品
>>记者调查——
“西贝”名下有食品加工企业,近期获两项“预制食品”设/装备专利
属地市监局:企业许可证编号属实,但网传预制菜真假“难辨”
9月12日,记者就网友反映的多款预制菜进行了查询,其中有款生产于2024年12月27日,名为“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的预制菜,贮存条件为低于-18℃冷冻,保质期同样为“9个月”。根据该包装袋上的信息,记者查询到生产企业为北京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完全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据该企业的专利申请记录,2025年2月,该企业曾获“一种豆腐预制食品的包装设备”的专利授权;4月11日,又获“一种预制食品灌装装置”的专利授权。
12日上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根据该款预制菜包装袋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已查询到该款产品的生产企业信息属实,但该工作人员又称,虽然能明确该企业可“过热加工熟肉制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调制食品”等产品,但因网络信息难以求证,仅凭图片暂无法判断“广式腊味煲仔饭”“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等网传图片是否为该公司的产品。
11时许,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北京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核实此事,电话无人接听。
西贝旗下公司,由西贝总部100%控股
>>记者暗访——
线下门店称9月11日已开会和培训
门店“窗明几净”“可点罗某人同款套餐”
9月12日上午10时许,在西贝推出“罗永浩菜单”上线的首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暗访了几家西贝的餐厅和后厨。
记者在西安未央区一家西贝门店了解到,该店已于昨日夜班,就“罗永浩点评一事”对店员进行了店内培训,明确告知店员罗永浩所点的菜品。“罗某人是在北京店进行点餐的,土豆牛肉条和山药鸡汤豆腐在西安地区不供应,其余菜品均可点罗某人同款,北京和西安的价格也会有所调整。如北京的鱼鱼一碗是29元,西安的鱼鱼一份是39元。”对于参观门店一事,该店表示欢迎,但需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信息进行登记后,由厨师长陪同参观。
在西安雁塔区一家西贝门店,记者到达店内时刚开始营业。该店的正门直对后厨,后厨玻璃前有服务员正在整理纸箱,该纸箱上无任何字样。记者询问纸箱的用途,一服务员表示是从中央厨房送来的菜品,已转交至后厨加工。
在服务台的文件夹里,记者看到一张与宣传册有明显色彩差异的纸张,拿起后发现是该店打印出来的“罗永浩同款菜单”,服务员介绍,昨日门店已培训,店员们对该菜单的情况都很了解,其中已将北京店特有而西安店没有的菜品做了马赛克处理,也对服务员们做了培训,“现在西贝在风口浪尖上,难免会有品牌方、博主还有媒体记者过来,我们得有所准备。”
在西安核心商区的一家西贝门店,记者询问罗永浩菜单时,店员表示菜单暂未制作,可以逐个介绍。记者询问如何定义西贝的“不好吃不要钱”承诺,服务人员表示,如果菜上来第一口消费者觉得不满意,无论菜价高低,即可退菜。同时店员主动表示如若顾客对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有疑惑,可进入后厨参观做菜全过程。
随后记者在厨师长全程陪同下参观了后厨,厨师长介绍其招牌菜五种番茄浇汁莜面的番茄汁为今天早上现炒,爆款莜面蒸饺外皮为现和、现揉、现包,牛大骨为现炖。厨房内可见员工正在准备饺子皮和炖牛骨,后厨还有正在清洗的黄瓜和未经加工的生牛骨等,厨师长介绍,“我们这里都是自己加工的,没有网络上所说的预制。”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案板上有一个空包装袋,该包装袋从何而来?对方未予回应。
9月12日上午,记者暗访时发现厨师操作台上有“空包装”
>>律师说法——
“预制菜”实际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认知差异
罗永浩的言论虽主观,但代表了广大消费者的质疑心理
2024年3月,多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此接受记者提问时曾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均不属于预制菜。”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西贝称自己没有预制菜的“原因”。
在发生罗永浩事件后,西贝将“该《通知》文件的抬头”和“关于连锁店预制菜部分的表述”拼接并打印在了一张纸上,以此对外公示自己“没有预制菜”。
西贝线下门店将“罗永浩菜单”打印出来,并向顾客公示
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区)律师事务所李宝坤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认为,本次事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对“预制菜”的法律界定、企业经营模式是否符合该定义。
李宝坤指出,根据上文提到的《通知》,认定预制菜的重要指标之一即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西贝提供的菜品是否属于“预制菜”,需要结合上述规定做具体认定。
同时,无论最终西贝门店的菜品性质如何认定,此次舆论风波的核心主要还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菜品是否现场制作、是否新鲜。
对于罗永浩公开质疑的行为,李宝坤认为其言论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也代表了广大消费者对当前餐饮服务的质疑心理。广大消费者可以将自身的真实经历作为“证据”通过公开或私密的方式向罗永浩提供,但也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不得以非法、不恰当的方式搜集,否则可能涉及侵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名誉侵权等违法情形。
李宝坤分析称,若此纠纷进入司法程序,需要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来进行综合认定。西贝可能需要关注罗永浩的言论是否失实,其行为是否造成了西贝品牌的社会评价降低、商誉是否实质损害以及损失如何量化,而罗永浩可能需要关注其证据是否能全面、完整地还原西贝的菜品制作模式,是否符合预制菜的定义,也可通过广大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来予以补充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