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乱象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闯红灯、超速改装、占道停放等行为引发大量交通事故与安全隐患。面对日均骑行量超地铁客运量(如广州日均903万人次)的民生刚需,一线城市以创新模式破解困局:
1. 源头设防:新国标+分类号牌重塑“游戏规则
- 新国标硬性设限:2025年9月起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要求:最高设计时速≤25公里(超速自动断电)、防篡改设计,同时提升制动性能与阻燃标准。厂商若预留改装接口或销售不合格产品,将面临召回及罚款。
- 行业分类精准管理:广州率先推行黄底黑字专用号牌,外卖车(“广州W”号段)、快递车(“广州Y”)、环卫车(“广州Z”)等七类车辆需在2026年3月前完成换牌,便于执法识别与溯源。
2. 执法升级:跨省追假、AI抓拍、平台连带责任
- 严打产销黑灰链:广州9月跨省摧毁假牌制售链,刑拘8人、查处1050名购假者;同步严查门店非法改装,7月处罚28家店铺并刑拘10人。
- 科技布控精准执法:广州启用近300套AI抓拍设备,2024年自动识别违停、逆行等行为,查处量同比激增170%;深圳龙华区试点AI 3D建模,自动移车系统单日清理1035辆长期占道车辆。
- 平台责任压实:新规要求企业承担骑手管理义务——包括定期安全培训、优化配送算法、奖惩违规行为。外卖平台若纵容多次违法骑手,将受派单限制。
3. 疏解民生痛点:增建车道、充电降费、错峰通行
- 补基建短板:2024年广州新增357公里非机动车道,试点“机非共享车道”(如芳村大道西);深圳龙华区将充电场所消防设施联网,破解充电贵、私拉电线隐患。
- 纠偏“限速矛盾” :针对外卖员因15km/h限速导致超时问题,拟推动配送算法优化;同时建议国家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适配25km/h新国标。
治理困境:众包骑手监管盲区VS路权失衡痼疾
广州20万外卖骑手中过半为“众包骑手”(多平台兼职),因其无固定归属企业,专用号牌政策难覆盖。非机动车道覆盖率低(广州32%、深圳28%,京沪均超90%)仍是核心矛盾,窄道占道问题加剧人车冲突。
治理启示:
一线城市“组合拳”证明:禁行非解药,唯有“源头卡死改装+科技赋能执法+基建疏导民生”方可持续破局。未来需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如深圳全链条智慧平台),并推动平台经济从“速度竞争”转向“安全合规”的新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