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开放日宣布 2024 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只有 14%
14% 抽成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明确一个概念:平均抽成 14%,不代表每单都抽 14%。就像你班上考试平均分 80,总有学霸考 90,学渣考 60。滴滴也是这样 —— 有的短途单可能抽 27%(这是现在的最高上限),有的长途单可能只抽 5%,还有暴雨天的订单,平台甚至倒贴钱补贴司机,属于 "负抽成"。
![]()
这个 14% 是把所有订单拉平后的结果。2024 年滴滴跑了 160 亿单,总交易额 3927 亿元,按 14% 算,平台抽成总额大概 550 亿。但这钱没变成纯利润,滴滴 2024 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也就 43 亿,还不如一些连锁火锅店赚得多。这中间的差价,全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滴滴现在有 9000 名客服,7×24 小时待命处理各种问题。光这一项人力成本就得几十亿。你半夜打车遇到纠纷能找到人投诉,凌晨三四点司机出点小事故有人对接保险,背后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服务。
抽成的钱到底花去哪了?
拆开滴滴的账本,14% 的抽成大概分了五大部分,每一笔都和你我的出行体验息息相关。
技术投入是大头。滴滴每年砸在系统维护、AI 调度上的钱是天文数字。你可能不知道,每次打开 APP 能秒出叫车响应,背后是 20 万 servers(服务器)在实时计算最优路线;你堵车时 APP 自动提醒 "换条路快 10 分钟",靠的是积累了十几年的路况数据和 AI 算法。2024 年滴滴光自动驾驶研发就投了近 20 亿,这些钱都得从抽成里出。
客服和保险是隐形支出。去年南京有个司机师傅突发心梗,通过滴滴的 "点滴保" 获赔 37 万,这笔钱本质上也来自平台抽成池。现在每单车费里都藏着几毛钱的保险费,积少成多才能在意外发生时兜底。而 9000 名客服每天处理几十万个咨询投诉,从 "司机绕路" 到 "遗失物品",这些人力成本折算到每单上,大概要花掉 1.5 元。
合规成本逐年走高。现在开网约车必须 "三证齐全",平台得花钱审核司机资质、车辆安全。2024 年滴滴因为数据安全问题被罚了 1200 万,这种监管成本最终也得分摊到抽成里。有司机师傅跟我说:"现在平台查得严,套牌车几乎绝迹,虽然抽成没少,但接单更放心了"。
![]()
补贴是笔糊涂账。2025 年滴滴专门拿出 20 亿专项资金补贴司机和乘客,其中 10 亿直接给司机发冲单奖,10 亿给乘客发优惠券。暴雨天你打到的 "溢价车",司机实际拿到的溢价可能比你看到的少一半,因为平台会补贴一部分;深夜回家的女乘客能打到 "守护专车", extra(额外的)安全服务也是平台贴钱提供的。
税费和支付成本跑不掉。平台每笔交易要交增值税,用微信支付宝结算要付手续费,这些看似和用户无关的支出,最终都来自抽成。就像你网购要付运费,打车的抽成里也藏着这些 "必要开支"。
司机和乘客为什么还觉得贵?
虽然平均抽成 14%,但司机和乘客的感受往往是 "抽成更高了",这背后是三个认知偏差在作祟。
司机记住的都是高抽成订单。跑过网约车的都知道,短途单最不划算。比如 10 块钱的起步价订单,平台抽 2.7 块(27%),司机到手 7.3,还得刨去油钱电费,肯定觉得亏。但跑个 100 块的长途单,平台可能只抽 10 块(10%),这种单子司机往往印象不深。就像你总记得自己倒霉的时候,忘了运气好的时候。
![]()
乘客感受的是总价上涨。这两年打车确实变贵了,但主要原因是油价涨了、新能源车保费涨了,司机运营成本上去了。滴滴 2024 年乘客端补贴 10 亿,相当于每单便宜了几毛钱,但这点优惠根本抵不过整体物价上涨。就像你抱怨外卖变贵,其实平台佣金没涨,是食材和配送成本上去了。
抽成透明化还不够。虽然滴滴现在能看到每单抽成比例,但普通用户不会天天盯着账单算。有调查显示,75% 的司机算不清自己真实抽成,总觉得 "平台肯定多扣了"。这种信息差很容易滋生不满,就像你网购总怀疑 "是不是买贵了" 一样。
14% 抽成合理吗?看看其他平台就知道
横向对比一下,你会发现滴滴这 14% 其实不算高。高德打车要求合作平台抽成不超过 27%,曹操出行上限 22.5%,T3 出行 27%。外卖平台更夸张,美团饿了么平均抽成 20%-25%,比滴滴高不少。
为什么出行平台抽成更低?因为网约车是重资产行业。司机要自己买车、加油、修车,平台没法像外卖那样把成本转嫁给骑手。滴滴 2024 年国际业务虽然增长 35%,但国内市场占 73% 的份额,竞争激烈到不敢随便涨抽成。就像菜市场里卖菜的多了,谁也不敢轻易涨价。
还有个冷知识:滴滴抽成其实在逐年下降。2023 年每月跑够 30 小时的司机,平均抽成已经降到 13%,比 2024 年的整体均值还低。这两年通过 "返佣宝" 政策,超过 50% 的司机月均抽成低于 15%,九成司机低于 20%。也就是说,大部分司机其实享受着比平均水平更低的抽成。
未来打车会更贵吗?
滴滴创始人程维说,2025 年要加大自动驾驶和 AI 投入。现在滴滴自动驾驶已经跑了 1700 天零事故,计划 2025 年推出量产无人车。这些技术投入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长期看,无人车普及后,说不定打车会更便宜。
但当下的矛盾依然存在:司机希望抽成越低越好,乘客希望车费越便宜越好,平台还要赚钱活下去。这三者的平衡,可能就藏在那 14% 的抽成里。就像维持一个天平,哪边太轻都会倾斜。
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多付 1 块钱打车费,能让司机多赚 5 毛,同时平台能把安全措施做得更好,你愿意吗?其实现在的每笔打车费,都在为你想要的出行服务投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 14% 的抽成合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