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
“不让老人接送小孩”
登上热搜
该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议。
该建议提到,“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需要家长朋友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还提到“要着重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胜任”,并表示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学生。
当地教育局回应
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相信家长也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条件作出合理判断,不会让行动明显不便的老人承担接送任务。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
其还表示,会将相关情况记录并交给对应部门进行核实,以确定该建议是出自教育局的文件,还是学校自行发布的提醒。
一小学新生家长宣誓
引发争议
本学期,家教冲突不止这起。开学前,山东一小学新生家长集体宣誓:“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也引发争议。
8月28日,一山东IP网友发视频称,山东龙口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校方组织学生家长集体宣誓。
视频中,在一学校礼堂内,数百名家长在台上老师的带领下宣誓道,“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台上的电子屏字幕写着,“家校携手,共育未来”2025年龙口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宣誓词很有道理,但组织宣誓显得形式主义,没有必要。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学校提醒家长,培养学生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努力,没什么问题。
有网友调侃道,“小时候宣誓的那批人,长大做了父母,发现他们依然在宣誓。”
为何学校总是好心办坏事?
孩子的教育,单靠学校不行,需要家校共育,但是,当学校化身家庭指导师,却屡屡“好心办坏事”。
有评论指出,细读“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背后不乏对老人身体状况的关注关怀和善意提醒,如“等太久老人容易体力不支”“老人很多时候也需要呵护”,初衷是好的。
事实上,接送过孩子的人都明白这种感觉,特别在夏天,接孩子是体力活,因为接的人无法和孩子走出校门的时间相互衔接,加上老人还担心孩子走出校门无法找到自己,因此,还都提前,而大夏天,在太阳下暴晒几分钟,年轻人都得晕,况且老人。
但是,为什么“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会上热搜?为什么学校化身“家庭指导师”时,家长并不买账?
首先,“不食人间烟火”的指导。此间评论说,用现实这把尺子量一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就难免不合时宜、有些不接地气。正如网友所言:但凡家里有人能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着落,谁愿意麻烦老人帮忙呢?
所以,有人很奇怪,老师也是为人父母,也知道父母的难处,为什么还能提出这类建议。
这类“不食人间烟火”的指导,也不少。前年,成都一小学新生家长会,连开三天,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持续到12点,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家长会开出了上班的节奏。而且为保证效果,学校还建议家长根据学校培训时间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准时参培、全程参培,并做好笔记。
在小学新生家长会上了热搜后,学校也解释,开的是家长培训的会议,这样的家长培训会还是个例行做法,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以前还开过五天,只不过这一次时间是三天。学校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希望每位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能了解学校,探索怎么跟学校合作,一起把孩子培养好,培训会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讲讲入学之前的注意事项,还有优秀班主任的分享、体育健康课程等等。为了这个培训,学校也花了钱,每一场培训都有专家。
在本市,也有类似情形。小学新生入学,需要家长几次陪同,而且还不是周末。虽然说,孩子成为小学生,是件大事,但是,有些家长无法这样请假,即使用年假,有的单位也不允许年假拆分。
有人说,“不食人间烟火”的指导背后,学校“好心办坏事”的背后,实质是学校没有从家长角度考虑。
学校经常很纳闷:为什么家校一件小小的事情,一旦放到社交媒体,就会无数倍放大,学校好欺负?其实也不然,近年来频上热搜的家校事件,很多时候,只是就业压力下家长发泄的一个转移——这几年在降本增效背景下,大家身上的活都很重,怨气已经累积了不少,大家看到学校任务,眼前奔腾的是自己正在承受的压力。
所以,学校的任何决策,务必记得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
其次,当学校化身为家庭指导师时,务必注意语气。诸如“不让老人接送小孩”这类建议,如果换成一种说法——学校列举一些老人接送孩子出现状况,友情提醒老人接送小孩,要注意些什么,例如,不要太早到等等,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这其实也是家校沟通矛盾出现的原因之一:老师长期面对的是孩子,已经习惯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加上好为人师的热心,但是,当对象是家长时,学校千万不要把家长当成孩子来教导。
还有人建议,当学校化身家庭指导师,一定要注意分寸,特别是家庭指导师是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老师时,要如何让家长服气,真的不是理论可以解决。
但是,在家校共育上,家长就没有一点责任?
其实,问题还是一样,一些家长何尝为老师考虑过。昨天,我们介绍天心岛小学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公布家校沟通和监督方式,就有人留言,为什么校长留的是办公电话和邮箱,意思是下班后联系不上,没有诚意。当然,天心岛小学家长给我们留言,家长会上,校长给大家留了私人电话。
但是,但凡家长稍微从老师角度考虑问题,会提出这种意见?
还有人说,家校共育上,一些家长还有“叶公好龙”的,平时抱怨孩子不会教育,一旦学校请来专家,却又表现得自己比专家厉害。
简而言之
家校共育
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您怎么想?
请在留言处告诉我们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新晚报、华商报大风新闻
编辑:苏冬妮 审核:蔡文演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