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穗团宣 9月14日,“活力广州 精彩一夏”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少年交流周活动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南沙区少年宫)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围绕“科普一夏”“非遗一夏”“志愿一夏”“运动一夏”四大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吸引了穗港澳三地100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代表齐聚“湾区之心”南沙,青少年们在指尖上触摸科技魅力,在体验中传承文化精粹,在交流中感悟志愿精神,在合作中释放运动活力。
在“科普一夏”主题区,从锻炼编程逻辑的ATC编程机器人,到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PP9实物编程机器人,再到展现高超AI算力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一系列机器人互动项目让青少年们大开眼界。青少年们在电子投篮机器人、无人机足球前感受科技与运动结合的乐趣;在电路创新制作展台前亲手焊接电路、组装“太空探测器”和“智能寻轨器”,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创造快感。来自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的郭康明同学表示,“我最喜欢的项目是科普大篷车,在观察克莱因瓶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解密时空维度的科学魅力。”
“科普一夏”展区,青少年与元萝下棋机器人进行五子棋对弈。 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在交流周活动的前一天,“广州市湾区少年科学院总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正式揭牌,并发布“科技赋能少年”四个100计划,通过聘任100个科技导师、设计100个科普课程、征集100个奇思妙想、征集100个科普作品,为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赋能。
“非遗一夏”体验区则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广绣和粤剧摊位,传统文化导师们的精湛技艺引来阵阵赞叹,有的青少年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次拿起绣花针,有的青少年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粤剧身段。在越秀区朝天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摊位,青少年们动手制作特色朝茶—雪梨百合饮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朝天小学潘郭俊同学表示,“在学习制作朝茶、制作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等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学到了许多中医养生知识,也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到无比自豪。”
在“运动一夏”的赛场上,传统体育与现代趣味运动完美融合,无论是古代的蹴鞠、投壶,还是现代的超级足球、趣味保龄球,都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青少年们在射箭、迷你高尔夫等项目中挑战自我,在团队竞技中收获友谊,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的无限活力。来自广州市南沙区港龙中英文实验学校的香港籍学生郑雅霏表示,“想到全运会将在我们大湾区举行,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期待,希望到时候能去现场为运动健儿们加油鼓劲!”
青少年在“运动一夏”展区,体验古代“保龄球”——木射。 通讯员供图
“志愿一夏”展区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体验,集中展示了广州青少年的志愿服务风采。这个暑期,“志愿一夏”服务行动围绕绿美广州、志愿文化传播等领域,打造10个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开展“齐迎十五运”绿循环,旧有益”等志愿服务活动超100场,依托“广州志愿时”中学生志愿服务专区,为全市青少年提供超过5000个志愿服务实践岗位,累计上岗青少年志愿者4万余人。
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流周活动共设置了26个体验活动摊位,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摊位游戏获得交流周专属纪念章,在增强活动体验感的同时,提高青少年们的获得感。
团市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期间,团市委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整合全市12个青少年宫、423个少先队校外基地、77个志愿驿站等各类阵地资源,分阶段、分批次推出600余场暑期实践活动,吸引10万余青少年参与,实现“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域覆盖”。
接下来,团市委将持续开展“活力广州 精彩一夏”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前沿、传承传统文化、践行志愿精神、增强身体素质。围绕即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的全运会,组建“全运志愿小记者”团,以青少年独特视角挖掘志愿服务亮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