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谋人,谋局
那年我十九,在城南一家老茶馆跑堂。
茶馆老板是个瘸子,姓周,我们都叫他周叔。周叔这人怪,不爱说话,没事就坐在柜台后面拨算盘,眼睛却总往客人身上瞟。茶馆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扛包的苦力、摆摊的小贩、巡街的警察,偶尔还有几个穿长衫的读书人。
有天傍晚,雨下得正大,店里没什么人。我刚擦完最后一张桌子,周叔突然叫我:“小五,过来坐。”
我有点惊讶。在茶馆干了半年,周叔从没让我坐过。我忐忑地在他对面坐下,他推过来一杯热茶。
“干了半年了,看出点什么门道没有?”周叔问。
我摇摇头:“不就是端茶送水嘛,能有什么门道。”
周叔笑了笑,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那你觉得,来这喝茶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想了想:“有钱的喝龙井,没钱的喝高末儿,区别就在这儿吧。”
“肤浅。”周叔哼了一声,“我告诉你,这世上的人分三种:下层人谋事,中层人谋人,上层人谋局。你呀,还停留在最底层。”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三句话,当时还不甚了了。直到后来经历了许多事,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一、茶馆里的三层人
周叔说,要学谋局,先得学会看人。
他让我注意三个常客:一个是扛大包的刘三,一个是开绸缎庄的王掌柜,还有一个是很少露面但一来就进里间雅座的李先生。
刘三每天准时来喝茶,总是最便宜的高末儿,一口气喝三碗,汗都不擦就走。王掌柜每周末来,一壶龙井能喝一下午,见人就打招呼,谁家有事他都帮忙。李先生一个月来一两次,来了就关起门和人谈话,声音很低,走时总有人恭敬相送。
“看出门道没有?”周叔问我。
我说:“刘三为解渴,王掌柜为交际,李先生为谈事。”
周叔点头又摇头:“说对一半。刘三眼里只有事——干活、喝水、挣钱养家;王掌柜眼里是人——结交朋友、打通关系;李先生眼里是局——怎么把资源整合起来,办成大事。”
他接着说:“刘三是下层人,谋事;王掌柜是中层人,谋人;李先生是上层人,谋局。你想做哪种人?”
我当时想,当然是上层人。但周叔说:“别急,先学会谋事,再学谋人,最后才能谋局。空中楼阁,盖不起来的。”
二、谋事:千锤百炼基本功
周叔开始教我“谋事”。
他说:“别小看端茶送水,这里面有大学问。什么样的水温泡什么茶,什么样的客人喜欢什么茶具,客人什么时候需要加水,什么时候不该打扰,这都是学问。”
他让我观察不同客人的习惯:老陈喜欢用紫砂壶,张先生非要青花瓷杯不可,赵老爷子每次来都要先喝一口白开水清口...
“谋事的关键在于细节,”周叔说,“能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有资格谋更大的事。”
我按照周叔教的去做,果然收到奇效。客人觉得舒坦,给小费的多了,还都点名要我服务。周叔说这是我“谋事”有了进步。
但有一天,店里来了个难缠的客人,非要冬天喝冰镇龙井,没有就大吵大闹。我好说歹说都不行,最后还是周叔出面解决了。
事后周叔说:“看见没有?只会谋事不够。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事情,不是把事情做好就能解决的,还得懂人。”
三、谋人:知人知面更知心
周叔开始教我“谋人”。
他说:“人有百种,面面不同。要谋人,先得学会看人。”他教我通过衣着、谈吐、习惯看人的身份地位;通过表情、语气、小动作看人的情绪心思。
有一次,两个看起来普通的人来喝茶,周叔让我特别注意服务。后来才知道,那是省里来的暗访官员。我问周叔怎么知道的,他说:“那两人穿着普通但鞋子干净,说话客气但自带威严,眼睛总在观察四周。这不是普通人。”
还有一次,一个衣着光鲜的人来喝茶,大家都巴结他,周叔却让我保持距离。果然没过几天,那人就因为诈骗被警察带走了。
周叔说:“谋人的关键在于知心。要知道人表面行为下的真实意图。”
我学以致用,不仅对客人,对身边人也开始观察。我发现跑堂的老李家里有困难,就主动帮他代班;发现学徒小张想学算账,就找机会教他。不知不觉间,我在茶馆里的人缘越来越好,大家有事都愿意找我帮忙。
周叔看在眼里,点头说:“你现在算初懂谋人了。但记住,谋人不是算计人,而是理解人、帮助人,最后达到共赢。”
四、谋局:运筹帷幄之中
那年秋天,茶馆遇到危机。对面开了家新式茶楼,抢走不少生意。大家都慌了,连王掌柜这样的老客人都说:“老周啊,要不降价吧?不然客人都被抢走了。”
周叔却不动声色,只是让我去对面茶楼喝了三次茶。
回来后,我向周叔报告:“新茶楼气派,茶点精致,但收费贵,服务冷冰冰的,老人在那儿坐不住。”
周叔点头,第二天就在门口挂起牌子:“老友记:老朋友喝茶一律七折,七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喝高末儿。”
不止如此,周叔还联系了几个老主顾——王掌柜提供绸缎做新椅套,卖点心的孙大娘提供特色茶点,说书的孙先生每周末来说书...
一个月后,生意不但回来了,比以前还红火。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聚会场所,带来更多客人。对面茶楼虽然气派,却少了这份人情味。
我这才明白,周叔不只是个茶馆老板,更是个“谋局”的人。
五、七大核心秘诀
那天打烊后,周叔把我叫到里间,郑重其事地说:“你我有缘,我今天把上位者谋局的七大核心秘诀传给你。这些秘诀,我摸爬滚打几十年才悟出来,你要用心记。”
秘诀一:观大势,顺势而为
“谋局首先要看清时代大势。”周叔说,“比如现在新式茶楼兴起,这是大势,硬对抗没有出路。但要看到,人心思旧、老人需要聚会场所,这也是大势。顺势而为,事半而功倍。”
他说,李先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早在十年前就看出铁路要修到城里,提前买了城东的地。“现在铁路通了,地价翻十倍不止。这就是观大势。”
秘诀二:察人心,投其所好
“所有的局都是人组成的,不懂人心就做不了局。”周叔说,“但投其所好不是讨好巴结,而是知道别人想要什么,然后想办法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能满足别人。”
他举例说,让王掌柜提供绸缎,不是求他帮忙,而是提供机会让他展示产品;让孙大娘提供茶点,也是让她有个销售渠道。“让他们得利,局才能成。”
秘诀三:布暗线,不留痕迹
“真正的高手布局,看似自然而然,实则早有安排。”周叔笑着说,“比如我早就知道孙先生想说书但没地方,孙大娘的茶点想找新渠道,王掌柜的绸缎需要展示。我只是把他们需要的东西连起来了。”
他说,李先生做事更是如此。“你从来看不到他求人办事,都是事情自然发生,最后大家都得利。这就是布暗线的高明之处。”
秘诀四:留后路,有进有退
“做局不能做死,要留后路。”周叔严肃地说,“我给老人免费喝茶,但限定只有高末儿;老朋友七折,但有期限。这样既拉拢了人,又不至于亏本。”
他说李先生每次做事都留三分余地,从来不会把自己逼到绝路。“这也是为什么他历经风波却从不倒下的原因。”
秘诀五:握关键,一击中的
“每个局都有关键点,把握住了就能成功。”周叔说,“茶馆局的关键是‘人情味’,这是新茶楼没有的。所以我在这个点上加大力度,而不是和他们比装修、比茶点。”
他说,李先生做事总是能找到关键点,然后用八成精力攻克。“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六、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
周叔教我的第七个秘诀是“知行合一”。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周叔说,“很多人懂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没有行动。”
他让我从小局开始练起。正好当时茶馆要采购新茶具,周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我先是摸清各种茶具的价钱质量(谋事),然后又了解几个供应商的背景和性格(谋人),最后设计了一个方案:让供应商提供样品试用,效果好再大批订购,同时让客人投票最喜欢哪套茶具,既选了茶具又增加了客人参与感(谋局)。
周叔看了方案,点点头说:“总算入门了。”
七、局中有局
那年冬天,周叔突然病倒了。医生说积劳成疾,得静养半年。茶馆顿时没了主心骨,大家都慌作一团。
周叔却把我叫到病床前,说:“我打算把茶馆交给你打理。”
我大吃一惊:“我?我才二十岁,还有老李、张师傅他们...”
周叔笑笑:“老张手艺好但不懂变通,老李人缘好但没主见。你这半年学得最快,我看得出来。”
我忐忑不安地接下了这个重担。开始确实艰难,老员工不服气,对面茶楼又趁机降价抢客。但我想起周叔教的七大秘诀,慢慢开始运用。
我先观大势:年关将近,人们需要买年货送礼;然后察人心:老员工不服是因为担心待遇变化;接着布暗线:联系王掌柜提供绸缎做礼品包装,孙大娘提供年礼茶点;同时留后路:万一不成,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最后握关键:抓住“年礼”这个点大力推广。
最难得的是,我让每个员工都负责一块业务,利益共享,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结果出乎意料地好——我们推出的“年礼套餐”大受欢迎,茶馆生意比周叔在时还要红火。员工们拿到分红,也都服气了。
春天时周叔能下床了,来茶馆转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出师了。”
尾声
又过了十年,周叔已经彻底退休,茶馆完全由我经营。我把隔壁铺面也租下来,扩大了规模,但保留了老茶馆的风格。
有一天,李先生突然来访,他已经是很显赫的人物了。他说:“老周把你夸得天花乱坠,我特地来看看。”
我陪他喝茶聊天,说了这些年的经营心得。李先生听完后说:“老周没看错人。你知道吗?当年你能在茶馆跑堂,就是老周特意安排的。他观察你很久了,觉得你是可造之材。”
我愣住了。原来十年前的我,以为自己是为生计所迫偶然来到茶馆,却不知早已身在局中。
李先生笑着说:“老周这一辈子,最擅长的就是识人、育人。这城里不少能干人,都是他暗中培养起来的。你呀,也是他布的一个局。”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谋局”。它不是简单的算计,而是一种格局,一种智慧,一种情怀。
如今我也开始学周叔,在年轻人中寻找可造之材,悄悄给他们机会和指点。也许这就是谋局的最高境界——不是为自己谋利,而是为社会谋才,为时代谋未来。
下层人谋事,中层人谋人,上层人谋局。而局的最高境界,是彼此成就,共谋大同。
这就是周叔教给我最宝贵的秘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