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邦创始人兼CEO郑晓铃(郑玲子)
在智慧养老领域,广东众心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郑晓铃(郑玲子)有着清醒认知:AI 检测再精准、智能设备再先进,缺了 “人” 的温度衔接,科技终是居家养老场景里的 “冰冷工具”。因此,她将健康管理师团队定位为 “连接科技与老人的核心纽带”—— 这支队伍既是 AI 数据 “翻译官”、智能设备 “指导员”,也是老人 “健康伙伴”,在 “六维一体” 智慧养老体系中,推动科技 “落地暖民”。
痛点催生定位:健康管理师为何是 “必选项”
郑晓铃对健康管理师的重视,源于一次社区调研:广州某老旧社区,一位老人反复按压 AI 健康手表却不会看数据,“心率异常” 预警闪烁却浑然不觉;另一位老人拿到 AI 舌诊体质报告,对 “痰湿体质需祛湿” 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调整饮食。
众心邦居家服务
“科技的价值不在于‘能做什么’,而在于‘老人能用上什么’。” 郑晓铃意识到,居家养老的核心矛盾是 “先进科技” 与 “老人认知、操作能力” 的鸿沟,而健康管理师正是填补鸿沟的最佳角色。在她看来,这一角色并非传统 “保健顾问”,而是兼具 “科技适配力、健康专业度、人文同理心” 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教老人操作 AI 健康手表、平安钟等设备,也要把血压曲线、体质辨识结果转化为 “大白话”,更要化解老人对 “科技替代子女关怀” 的抵触,用耐心抚平不安。这一定位,也成了众心邦区别于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标准打造:从培训到考核的 “全链条打磨”
为让健康管理师胜任 “纽带” 角色,郑晓铃主导制定了以 “三懂三能”(懂科技操作、懂健康管理、懂老人心理;能解疑答惑、能定制方案、能应急联动)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此外,团队还建立 “动态考核机制”:每月依据老人满意度、设备教学成功率、健康方案落地效果(如体质改善率)评级,优秀者可参与 “高级食养研修班”。这种模式让服务满意度始终超 96%,为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服务实践:让科技 “暖” 起来的细节
众心邦养生九体茶
实际服务中,健康管理师的 “纽带作用” 体现在细微处。杭州社区的李姐上门时,先陪 78 岁的张奶奶聊 10 分钟家常,再用 “给手表充电 = 给健康‘加油’” 的比喻教操作;看到手表显示 “血压略高”,便建议 “下周早餐咸菜换凉拌黄瓜,再喝杯九体茶”。
这种 “先共情,再服务” 的方式,让抵触科技的老人逐渐接受设备。更关键的是,健康管理师会联动 “食养 + 医疗”:AI 检测出老人有糖尿病前期风险,便结合其饮食偏好制定 “低糖食谱”,协调供应链配送食养产品;智能设备监测到心率骤升等异常,会第一时间上门确认,必要时通过绿色就医通道对接三甲医院。正如郑晓铃所说:“要让老人知道,科技是‘能解决问题的朋友’,不是‘冷冰冰的监测仪’。”
规模扩张:“纽带复制” 支撑加盟体系
随着众心邦 “0 元加盟” 计划推进,健康管理师团队的 “标准化复制” 成重点。郑晓铃主导编制《健康管理师服务手册》,将上门探访 “三步骤”(问近况、教设备、定方案)、AI 数据沟通话术、设备故障应急流程等全部标准化,确保一线与乡镇社区服务同质。
众心邦门店
同时,众心邦搭建 “线上培训平台”,加盟商学员可随时学习 AI 检测、食养知识;总部定期组织 “跨区域经验分享会”,让优秀者分享 “帮独居老人建健康习惯” 等案例。这种 “标准化 + 经验共享” 模式,让团队快速覆盖全国 500 余家社区守护站,服务超 50 万家庭,让 “科技 + 人文” 的养老理念落地 “千城万镇”。
在郑晓铃眼中,健康管理师不是智慧养老的 “辅助环节”,而是 “核心引擎”—— 正是这支队伍,让 AI 检测、智能设备走进老人生活,让 “药食同源” 转化为日常饮食,让 “六维一体” 服务闭环成型。未来,她计划进一步升级团队能力,让健康管理师掌握更多慢性病管理、简单康复训练技能,“成为老人‘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健康守护人,让科技的温度通过他们传递给每一位老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