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自六朝始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历代山水画大家面对自然山川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进行艺术创作,并不断进行变革。所谓“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每一次变革,既与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理论,使传统得以延续。
![]()
中国山水画兴起之时就受老庄、儒学、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中既注重师法山川自然这个客观世界,又强调画家思想情感的主观世界。诚如唐代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主客观、物与我的完美统一。历代的名家也都是这样努力实践的,五代荆浩十分注重生活,居于太行洪谷,和自然朝夕相对,写生松树“数万本”后,“方如其真”。他认为:“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里的“真”并非物象的似,而是要表现内在的气质韵味,就是“意境”表现的物与我的合一。山水画名作《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在悟出“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而“移居终南太华,遍观秦中诸奇胜”之后的力作。艺术创作与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是紧密相连的,范宽重“师造化”,重得关陕之气,故所作山水如其人,宽厚、质朴、雄浑,地域特点很鲜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