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朔州应县的归属权问题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应该归于大同,更好的发展大同旅游业,有人提出异议。其实应县的行政区划变迁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这个山西小城竟曾隶属大同府300年,还一度划归察哈尔省,差点成为内蒙古的一部分...今天用一张图揭秘应县千年归属之谜,看懂的人都惊掉了下巴!(文末附变迁地图)
一、远古起源:赵国的边塞重镇
️ 战国时期:
- 归属赵国版图(雁门关外军事要塞)
- 秦统一后划入雁门郡(蒙恬屯兵抗匈奴) 文献证据:西汉置剧阳县(今应县辉耀村一带),为雁门郡辖地。
️ 唐代颠覆:
- 唐末置金城县(今应县东部),后迁治天王村(现县城)。
- 五代后唐设应州,因“龙首山与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得名。⚔️ 军事地位:李嗣源称帝后,在故乡应州置彰国军节度使。
大同府时期:
- 辽金元三代:属西京道(大同府)管辖。。
- 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
- 清代:延续明制,仍属大同府。⏳ 统治时间:从明洪武八年至民国初年(约500余年)。
区划大变局:
- 1912年:废州改县,始称应县。
- 1949年巨变:划归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 冷知识:同期归察哈尔的还有大同,为北方国防前线布局。
五、新中国调整:回归山西的波折
关键时间线:
-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应县回归山西。
- 1958年:与山阴县合并(1960年分治)。
- 1993年重大变革:雁北地区撤销,划归新设立的朔州市。⚠️ 历史差点改写:上世纪60年代曾讨论划归内蒙古,因文化差异过大未实施。
新时期发展:
- 交通升级:韩原铁路动车组开通(2小时到太原)。
- 经济转型:山西唯一“无煤县”,专注文旅农业。
- 文化王牌:应县木塔年门票收入超2390万元。
为何划归朔州?三大关键原因
- 地理区位:位于朔州东端,与大同一体化发展
- 经济统筹:作为“无煤县”与朔州能源经济互补
- 文化整合:与朔州共同打造辽金文化旅游圈
- 曾属两个省:山西→察哈尔→山西(唯一跨省经历)
- 差点消失:1958年并入山阴县(1960年恢复)
- 文化分裂:方言属大同片,却归朔州管辖
- 边界之谜:平面地图呈完美平行四边形
数据来源:
- 《应州志》《山西通志》
- 山西省民政厅区划档案
- 雁北地区历史沿革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