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兵(笔名“天涯笔客”)
冲动,有时是魔鬼!
冲动,有时是希望!
2025年8月27日,南京一中军训彩排现场,气温37度。
一排排经过军训高强度训练,身心俱疲的学生们,站着军姿,顶着烈日站在操场上,聆听学工处主任长篇大论的“教诲”。
主任讲得口沫横飞,学生们听得汗流浃背;
主任讲得激情飞扬,学生们听得备受煎熬。
这一讲,就是整整40多分钟。
终于,有三名学生,在高温下中暑晕倒了。
三名同学的晕倒,彻底点燃了一个叫张某锐同学的怒火。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张某锐同学的情绪,彻底爆发了。
他冲上主席台,“啪”地一记耳光,扇在学工处主任的脸上。
扇了一记耳光后,张某锐同学还不忘跺上两脚。
全场,瞬间落针可闻。
只有张某锐的怒吼声,石破天惊。
“老子九点半衣服都没法洗,你敢不敢下来陪我们练?”
![]()
张某锐为他的冲动,付出了代价。
仅入学几天,就背上了一个警告处分。
![]()
张某锐的冲动,也带来了希望。
面对不公时敢于亮剑,敢于大声吼出“不”的希望。
是的,当同学们疲惫不堪时,还要站着军姿,顶着烈日听长篇大论的说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
张某锐的这一巴掌,也为学校敲响了一记警钟。
这一巴掌告诉学校,当形式主义搞得劳民伤财的时候,当形式主义让人忍无可忍的时候,是要挨巴掌的。
这,才是少年,“恰同学少年”的少年。
有人说,张某锐是愤青。
是的,张某锐确实是愤青。
遥想当年,正是因为“恰同学”这群愤青,最终在反抗和斗争中建立了现在的泱泱大国。
![]()
更多的人或许会认为,张某锐不够圆滑。
张某瑞确实不够圆滑。
因为,圆滑的人,面对不公,忍着;面对形式主义,还是忍着。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匍匐着,跪倒在权势或权威的面前,成为一个懦弱的工具人。
所以,站着的张某锐,才那么卓尔不群,那么地鹤立鸡群。
![]()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懦则中国懦。
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究竟需要张某锐这样的少年,还是需要匍匐在地上的工具人?
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最后,感谢南京一中。
感谢南京一中并没有因一个少年的冲动和热血,而断了其希望之路。只是以一个轻飘飘的“警告”,而磨炼其成长之路。
莫欺少年穷,莫欺少年冲动。
一百年后的今天,张某锐说不定会成为南京一中的骄傲;他的雕像,说不定会耸立在南京一中最显眼处,接受同学们的瞻仰和崇敬。
张某锐的名字,叫张铎锐。
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少年”!
也祝愿所有的粉丝和读者们:
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