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0日,由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和教学中心主办的东北亚地质资源、古生物演化、环境变迁与松花玉石成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通化县大安镇上湖上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俄罗斯、蒙古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20位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庆油田、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近30家国内科研院所和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深部物质循环与深时宜居生命”这一会议主题展开学术研讨,针对国际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东亚深源地震、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松花玉石、造山带盆地构造沉积与油气、东北亚成矿作用等科学问题开展学术讲座,并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期间,与会人员还深入通化县域内代表性地质遗迹与矿产基地等进行实地野外考察,在通化松花石老坑遗址考察了其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时代;在大安洞穴遗址进行了多学科交流;在吉林有色地质博物馆系统鉴识了东北地区典型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在大安镇大西岔赤铁矿探讨了铁矿成因与勘探前景。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对夯实“一带一路”地学合作基础、促进吉林大学与通化县产学研合作、推进“双一流”地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成立于1995年,经原地矿部批准,以吉林大学为依托,由中、俄、韩、日、朝、蒙等国地学单位和专家联合共建的区域性国际地学组织,常设机构设在吉林大学地学部。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与自然资源部及所属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吉林大学携手共建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
来源:吉林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