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九月金秋,本是绍兴香榧迎来丰收的时节。连日来,柯桥稽东、诸暨、嵊州等传统香榧产区,漫山遍野的香榧树上挂满了饱满的青果,一年一度的香榧采摘季正式拉开帷幕。然而与往年农户们忙着筹备采摘的热闹景象不同,今年不少榧农的心头却罩着一层凉意,甚至有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反复叮嘱老家父母:“别再爬梯子摘香榧了,不值得。”
从产量来看,今年绍兴香榧称得上是 “丰收年”。以嵊州谷来镇为例,当地官方预估今年香榧青果总产量可达 2500 万斤,加工成干果后约有 3000 吨,这个数字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可产量上去了,榧农的笑容却没多起来,核心问题出在价格上。
据当地农业部门透露,今年优质香榧青果的收购指导价约为 8 元 / 斤,看似与去年持平,但熟悉行情的榧农都清楚,这只是 “官方参考价”。在稽东镇等产区,往年民间实际收购价早已跌破指导价:前年官方还给出 10-15 元 / 斤的区间,去年就骤降到 7-8 元 / 斤,而农户实际能拿到手的,往往只有 3 元 / 斤左右。今年随着各地香榧产量集中释放,不少榧农预判,普通品质的青果价格可能比去年还低,甚至有可能跌破 3 元大关。
“前几年种香榧是真赚钱,村里谁家有几十棵老榧树,一年赚几十万跟玩似的,盖别墅、买新车的不在少数。” 稽东镇一位榧农感叹道。彼时香榧被称作 “树上黄金”,一斤干果能卖到上百元,不少农户跟风扩大种植面积,不仅绍兴本地新增了大片香榧林,浙江其他地市乃至安徽、江西等省外地区也开始大规模引种。可短短几年时间,“物以稀为贵” 的优势不再,供过于求的局面直接拉低了香榧的市场价格,曾经的 “摇钱树”,如今成了让榧农犯难的 “鸡肋”。
更让榧农纠结的是香榧特殊的采摘方式。香榧树多生长在山地,树干高大,且青果必须一颗一颗徒手采摘,无法用机器批量收获。每到采摘季,农户们都得背着竹筐、踩着简易木梯爬上数米高的树干,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坠落。过去几年,几乎每个产区都有农户因采摘香榧受伤的案例,轻则骨折,重则危及生命。
“以前价格高,觉得冒险摘点能多赚点,现在一斤青果卖不了几块钱,犯不着让老人去冒险。” 在绍兴市区工作的小陈,最近天天给老家父母打电话,劝他们别再去摘香榧。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棵老榧树顶多摘百十斤青果,按 3 元 / 斤算,总收入也就三百多块,可万一老人从梯子上摔下来,医药费就得花好几万,“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小陈的想法并非个例。在本地论坛和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在讨论香榧采摘的尴尬处境。有人说 “家里老人不听劝,总觉得不摘可惜,只能天天打电话叮嘱注意安全”;有人吐槽 “晴天摘还好,一遇上下雨,树干滑得要命,看着都揪心”;还有人直言 “现在只摘树下好够到的,留着过年自己吃,高枝上的干脆放弃,卖那点钱还不够担惊受怕的”。
对于香榧价格走低的原因,网友们也有自己的看法:“都是跟风种植闹的,前几年看到种香榧赚钱,省内省外一窝蜂地种,现在产量上来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也有人担忧,若价格持续低迷,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榧农放弃采摘,甚至砍掉榧树改种其他作物。
如今,绍兴的香榧林里,仍有不少农户在踩着梯子忙碌,但比起往年的热闹,今年的采摘季多了几分冷清。对于榧农来说,香榧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可面对低迷的价格和高风险的采摘过程,“要不要继续摘” 成了他们心中最难的选择题。今年香榧最终能卖出什么价格?榧农的 “心头凉” 能否有所缓解?这些问题,或许还要等采摘季结束后才能有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