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1930年代已经是工业强国,军队装备先进,海军陆军都挺有底气。相比之下,中国当时内乱不断,军阀割据,国民政府勉强统一了部分地区,但工业基础薄弱,武器多靠进口。
日本人看中国,就跟看一个大而乱的国家一样,觉得民众没啥民族意识,主要忙着过日子,不会拼命抵抗。这观点其实源于他们对清末和甲午战争的记忆。
日本军高层像杉山元这样的将领,就公开说过,一个月内就能解决中国问题。1937年开战前,日本参谋本部还制定了《对华战争指导纲要》,计划三个月内征服中国,先解决华北部队,再推进内地。
![]()
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耳光,中国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没那么容易屈服。那时候,日本关东军炸了铁路,迅速占了沈阳,整个东北在1932年3月就被他们控制,还扶植了伪满洲国。
裕仁天皇对这个行动一开始没明确表态,但后来表彰了关东军,说他们基于自卫,迅速完成任务。这就等于默认了侵略。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在上海动手,中国十九路军抵抗了一个多月,最后签了停战协定,但日本影响力扩大了。
![]()
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借口士兵失踪,开炮进攻,中国守军还击。这事标志着全面战争开始。
日本内阁很快就决定增兵华北,以为速战速决。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本原本以为用三个师团就能压垮中国主力,结果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打了三个月,损失四万多人。
中国军队伤亡更大,但没崩盘,这让日本高层傻眼。淞沪会战后,日本继续西进,12月13日占了南京,犯下大屠杀,杀了大量平民和俘虏。但中国政府没投降,迁到重庆,继续组织抵抗。日本的三个月计划彻底破产。
![]()
裕仁在这过程中不是旁观者。他作为国家元首和大元帅,批准了很多关键命令。1937年8月5日,他就下令对待中国俘虏不必遵守国际法,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时,朝香宫鸠彦王指挥部队,杀了很多人,裕仁不但没追究,还在1938年2月接见他,赐了礼物,恢复皇室身份。裕仁还表扬了谷寿夫等参与屠杀的将领,给了勋章。这些事从战后东京审判和日记里都有记录。
裕仁对战争的控制是通过大本营会议,他听战报,批准计划,甚至参与制定。像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他早在1941年1月就下令评估可行性,后来批准了。
![]()
日本低估中国的点,不光是军事,还包括民众的意志。他们以为中国人对国家没啥归属感,政局一乱就散架。但中国从上到下都展现出顽强。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设伏,打败了日军第十师团,这是个转折,让日本意识到速胜不可能。1939年长沙会战,日本又失败,中国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消耗了日军。
1940年枣宜会战,虽然中国损失大将张自忠,但日军也没占到便宜。1943年常德会战,日军用了毒气,中国军队还是守住了。这些战役证明,中国不是轻易能征服的。
![]()
裕仁开始反思。大概从1940年起,他就私下表示,日本低估了中国。1941年对美开战前,杉山元说太平洋战争三个月结束,裕仁反问,中国战场四年还没完,这些话显示,他意识到误判的核心是中国抵抗的持久性。
战争拖到1945年,日本本土被美军轰炸,燃料粮食短缺。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挨了原子弹,8月14日,日本决定投降,裕仁15日在广播中宣布。
战后,东京审判判了东条英机等战犯,但裕仁没上法庭。美国出于冷战需要,保留了天皇制度,让他继续在位。
![]()
1989年1月7日,他因癌症去世,享年87岁。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但历史问题一直纠缠,像靖国神社合祀战犯,裕仁1978年后就不去了,但争议没停。
日本以为实力差距大,就能轻松赢,但忽略了民族意志。中国抗战不光是军队的事,民众参与让日本付出巨大代价。
裕仁的承认,其实是承认整个军国主义体系的失败。
![]()
中国抵抗的国际影响大。淞沪会战让世界看到中国决心,延缓了日本南进。
今天,日本和中国关系复杂,历史问题是关键。
战争结束80年了,但教训还在。
![]()
参考资料
国际瞭望|抗战胜利80周年,警惕日本右翼淡化侵略史 党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