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玉敏
上周末家庭聚会,我那55岁的堂姐又我诉苦,说女儿跟她冷战快3个月了,连电话都打过。
看着她唉声叹气的模样,我心里一开始挺为她难受的。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堂姐这处境,其实也怨不得别人。
我堂姐以前在街道办工作,干了二十九年,四年前刚退休;堂姐夫在国企上班,还有两年也该退了。老两口就一个女儿,叫婷婷,今年33岁。
按说他们家这条件,晚年本该过得舒心又滋润,可就因为对女儿的事业、生活干涉太多,把一家子都搅得鸡犬不宁。
![]()
而这事得从11年前说起,当时婷婷刚大学毕业,学设计的她,毕业前就拿到了广州一家设计公司的offer。
可堂姐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说:“广州离咱家那么远,一个姑娘家在外多危险?再说设计这行多累啊,你根本扛不住。听我的,回来考公务员,跟爸妈一样旱涝保收,多踏实。”
婷婷当然不愿意,跟堂姐据理力争,说自己就喜欢设计,不想一辈子就呆在小县城里,更何况她大部分同学都出去了,她不想落后。
可堂姐根本听不进去,天天在家哭哭啼啼,还发动一堆亲戚朋友一起劝婷婷。婷婷架不住家里这股压力,最后只好放弃了广州的工作,回了老家考公。
可是考公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设计专业的她,后来考了两年,几次考公考编都没考上后,她就进了本地一家小广告公司做设计,每个月工资才三千多块。
那几年,婷婷看着以前的同学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却过得这么憋屈,心里别提多委屈。
堂姐看女儿不高兴,还劝她说:“没事,在小县城里能混口饭吃就行,实在不够花,妈这里有钱。”
![]()
五年前,婷婷结婚了,堂姐更是操碎了心。
不仅帮小两口付了婚房首付,还天天往女儿家跑,又是做饭又是打扫卫生,连小两口的衣服都抢着洗。
一开始婷婷和女婿还挺感激,可时间长了,堂姐管得越来越宽,开始对小两口的生活指手画脚,一会儿嫌婷婷买的衣服太贵,一会儿说女婿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连小两口周末去哪玩都要她管。
女婿是做销售的,经常要加班应酬,而堂姐不关心就算了,还经常拉着女儿抱怨说:“你丈夫,天天在外头喝酒,不顾家,这破工作有什么好的?叫他赶紧换个稳定的。”
婷婷听了就很气,说做销售就是这样的,不出去多喝酒吃饭,哪里来业务。可堂姐才不信,反倒指责婷婷“胳膊肘往外拐”。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堂姐总干涉婷婷的工作,动不动就说:“搞设计有什么前途?还是赶紧考编靠谱。”
三个月前,婷婷为公司做了一个设计方案,并成功签下合同,公司奖励了她800块奖金,她兴高采烈地想跟家人分享,却被堂姐泼了冷水:“这点奖金有什么好得意的?要是考上编了,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婷婷再也忍不住了,跟堂姐大吵了一架:“妈!我受够了!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你能不能别再管我了?”
从那以后,婷婷就再也没回过娘家,也不让堂姐去她家了,电话也很少接。堂姐想外孙女想得不行,可又拉不下脸去道歉,只能天天在家唉声叹气。
![]()
反观我楼上的老王,比堂姐大三岁,也是一个女儿,可人家的日子却过得舒心又和睦。
老王以前是工厂的车间主任,退休后就跟老伴种种花、养养鱼,活得潇洒自在。
多年前,他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杭州做电商,离我们这也很远,有一千多公里,可老王没拦着,任女儿自己去闯。
去年他女儿想自己创业开网店,差15万启动资金,就跟老王商量。老王没直接把钱给她,而是让女儿写了张借条,说清楚什么时候能还。
女儿也明白父亲的用心,认认真真写了借条。
后来他女儿怀孕了,老王夫妻俩去杭州照顾女儿和孙女三个多月,发现跟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实在合不来。
他习惯早上六点起床遛弯,女儿女婿却要睡到八九点;他做饭喜欢少油少盐,女儿却总想吃重口味的外卖;有时候他好心帮女儿整理仓库里的货物,反倒因为摆得太整齐,让女儿找不到东西。
这些老王都看在眼里,也明白两代人生活习惯差太多,注定难相容。于是女儿出了月子后,他就主动跟女儿说,自己和老伴不太适应这边的生活,想回老家养老。
但老两口也没撒手不管,让女儿雇个保姆带娃,费用他们承担一半。
从那以后,老王两口子就在老家过自己的小日子,和女儿各自生活,再也干涉太多。不过,每周还是会跟女儿视频个两三次,偶尔也过去住两三天。
这样保持距离后,每次一家人聚在一起,都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
![]()
看着堂姐和老王截然不同的日子,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人过50岁后,父母和儿女最好的关系,其实是做“陌生人”。
当然,这不是说真要疏远冷漠,而是要收起过度的操心和控制欲,给儿女一定的独立的空间。
很多老人退休后,总觉得得给儿女保驾护航,把儿女的人生当成自己的“续集”来写,才算是对他们好。
可结果呢?把自己累得够呛不说,还把儿女逼得喘不过气,最终闹得个两败俱伤,关系越来越不好。
其实两代人成长的时代不一样,观念和活法自然有差别,与其逼着儿女按自己的想法过,不如学着调整自己,保持好这三种距离,做个“陌生人”那样各自安好。
![]()
第一,在钱财上保持距离
别总觉得“一家人,谈钱容易伤感情”,也别傻乎乎地把自己的养老钱全给儿女。
我们小区的刘阿姨就是个例子,早年她把存款都拿出来给儿子开公司,结果儿子的公司赔了,后来刘阿姨生病住院,儿子根本拿不出钱。最后还是刘阿姨的弟弟帮她垫付了医药费。
所以说,老人要牢牢守住自己的“老本”,这不是自私,而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个保障。
儿女有困难,我们可以适当帮衬,但得分清是“借”还是“给”,不能无底线地倒贴。让儿女自己承担责任,他们才能真正学会独立。
第二,在生活习惯上保持距离
老人有老人的节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没必要强求一致。就像我,每天晚上9点就想睡觉,我儿子却喜欢熬夜看球赛;
我喜欢在家自己做饭,他却总爱点外卖。为此,之前的我也像堂姐那样唠叨儿子的生活习惯不好,结果换来的不是儿子服气,而是母子俩老吵架。
后来我渐渐就想通了,他愿意熬夜就熬,愿意点外卖就点,只要他自己觉得舒服就行。去儿子家的时候,看到客厅堆着快递盒,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顺手收拾了,毕竟那是他的家,他有自己的安排。
反而这种“不管不问”,让我们母子关系更融洽了。
第三,与儿女的小家庭保持距离
儿女成家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这时候,老人就别去指手画脚了,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想被人过多管着。
我同事张姐以前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天天因为做饭放多少盐、衣服怎么洗这些小事吵架。
后来张姐搬回了自己的房子,反而跟儿媳关系好了起来,儿媳经常给她买护肤品,周末还带着孩子来陪她吃饭。
所以说,父母和儿女最好分开住,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这样既能避免摩擦,又能让亲情保持新鲜感。
![]()
当然,做“陌生人”,不是说要跟儿女断绝来往,关键是把握好相处的“度”。在儿女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伸出援手,但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儿女身上。
人过50岁后,儿女大多成年成家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试着各自安好,放手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忙自己的事业。
而我们也该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想想怎么消遣时光,怎么规划养老、怎么把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而不是还一直把儿女当小孩,一直握在手心控制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