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三位大二学生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六日、以“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中,他们走访家乡及周边乡村,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振兴的结合点,并分享了实地调研的收获与思考。
实践初期,学生们对乡村产业链与现代农业充满好奇。徐金海表示:“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调研了解乡村产业如何借助企业和技术实现升级,同时感受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的互动。”
2025年8月13日,徐金海前往河南省禹州市大涧村的实德农业有限公司,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方向展开实地调研。实德农产品公司依托当地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多个环节形成产业联动:
![]()
图一 禹州市大涧村实德农业有限公司实拍
在加工端,公司建设了红薯“三粉”项目,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多类产品,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在基地务工获得薪酬、参与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实现收入多元化;在文旅端,大涧田园综合体规划了丰富的体验场景,通过吸引游客带动消费,增加村民收益;在农业端,公司利用山地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并延伸加工链,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同时,公司采用“绑定农户+合作社”的双绑机制,串联产业链条,让村民多渠道受益,探索出乡村共富的新路径。
徐金海在调研中发现,产业联动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为特色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他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关注三点:一是深挖地方特色,将“土特产”打造成致富引擎;二是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从单纯资本投入转向生态建设,成为产业与村民利益的纽带;三是通过机制创新设计共担共享的长效机制,使村民由务工者变为扎根发展者,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
![]()
图二 徐金海在实德农业有限公司调研实拍
通过实地考察,徐金海深刻感受到企业与村民、产业与生态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表示:“大涧村的实践让我看到产业如何撬动乡村经济,同时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是政策和资金,更依赖企业引领、产业联动和机制创新。”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对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产业振兴在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视角分析产业链条,展现了中国石油大学学子关注社会、服务乡村的实践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人:中国石油大学赴乡调研队 徐金海 张聪睿 曹翰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