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定” 一个下属:钱是下策,哄是中策,上策就是这12字,让他主动跟着你干
“给的钱少,没人愿意干”“天天哄着还闹情绪,太难管了”—— 不少管理者把 “留不住人、带不动队” 归咎于 “钱给不到位”“不会说好话”。可现实是:有人拿了高薪照样摸鱼,有人被哄得舒服了反而更矫情。
其实,真正 “吃定” 一个下属,让他心甘情愿跟着你干,根本不用靠 “钱砸”“嘴哄”。老祖宗早就说透了管理的精髓:见其所需,强其所信,晾其所急,纵其所长。这 12 个字,藏着让下属主动发力的 “上策”,比钱和哄管用 10 倍。
![]()
一、别再迷信 “钱和哄”:它们只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
为什么说 “钱是下策,哄是中策”?因为这两种方式都没触达管理的核心 ——激发下属的 “内驱力”。
靠钱激励,就像给汽车 “加油”,油烧完了就没动力了;而且总会有别的公司开更高的价,你永远填不满 “欲望的坑”。朋友是互联网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了留技术骨干,一年涨了两次薪,可最后对方还是跳槽了,理由是 “觉得工作没挑战,赚再多也没意思”。
靠哄来维稳,更像是 “饮鸩止渴”。对 “刺头” 不敢批评,对 “玻璃心” 处处迁就,看似团队一团和气,实则人人 “摸鱼混日子”。某国企的主管总说 “大家开心就好”,下属迟到不罚、任务完不成不催,最后团队业绩垫底,他自己也被撤职了。
真正的管理高手都明白:下属跟着你干,要么图 “成长”,要么图 “价值”,要么图 “认可”—— 这些都不是钱和哄能满足的。而 “见其所需,强其所信,晾其所急,纵其所长” 这四步,恰恰击中了这些核心需求。
二、上策四步走:从 “被动管” 到 “主动跟”,让下属打心底服你
![]()
第一步:见其所需 —— 懂他想要什么,比懂业务更重要
管理的前提是 “懂人”。每个下属的性格、需求都不同,用一套方法管所有人,只会适得其反。你要做的,是 “精准匹配” 他的需求,让他觉得 “你懂我”。
- 对 “刺头型” 下属:给 “挑战”,激发他的胜负欲
这类人能力强但不服管,总觉得任务太简单。你别打压他,反而要给高难度任务。比如给自称 “搞不定用户留存” 的运营,定下 “3 个月把留存率从 20% 提到 30%” 的目标,同时放权让他调资源、定方案。他为了证明自己,会拼尽全力去完成。
- 对 “老黄牛型” 下属:给 “路径”,让他看到成长希望
这类人踏实肯干但不擅长表现,最怕 “干多干少一个样”。你要明确告诉他 “努力就有回报”:比如 “连续 3 个季度达标,就能竞聘主管”,再定期和他复盘工作,指出提升方向。他知道路在眼前,自然会稳扎稳打跟着你干。
- 对 “玻璃心型” 下属:给 “尊重”,用温和方式提要求
这类人敏感脆弱,批评重了就容易 emo。你可以用 “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这次方案的创意很新颖”),再提建议(“如果数据支撑再充分点就更好了”),最后鼓励(“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完美”)。保护好他的自尊,他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指导。
关键提醒:判断下属的需求,别光看他说什么,要看他 “做什么”—— 看他提问的深度(是问 “怎么干” 还是问 “为什么这么干”)、扛事的频率(是躲着问题还是主动解决)、复盘的态度(是找借口还是找方法),比看年终总结靠谱多了。
![]()
第二步:强其所信 —— 用 “原则” 立威,比 “脾气” 管用
下属愿意跟着你,不仅因为你懂他,更因为他 “信你”—— 相信你公平、有能力、靠得住。而 “信” 的建立,靠的是 “原则”,不是 “脾气”。
- 规则透明,一视同仁
别搞 “双重标准”:规定 “迟到一次扣 100,三次取消评优”,就别因为 “他是老员工”“她家里有事” 就网开一面。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下属才会觉得你公正,愿意遵守规则。
- 敢给 “不可能任务”,更要给支持
给下属压担子,不是 “甩锅”,而是 “赋能”。比如让刚入职 1 年的小王主导新功能开发,你要做的是:每周和他复盘进度,帮他协调技术资源,在他卡壳时给思路,而不是只催 “什么时候完成”。当他靠你的支持完成挑战,会彻底信服你的能力。
- 对症施策,不搞 “一刀切”
下属消极怠工,别上来就批评,先找原因:是任务太难?还是没动力?如果是没动力,就设 “阶段奖励”(完成小目标奖 1 天带薪假);如果是想离职,先问 “是不是发展受限”,能给晋升就明确标准,不能就好聚好散。对症解决问题,下属才会觉得你 “靠谱”。
![]()
第三步:晾其所急 —— 保持 “边界感”,别当 “老好人”
很多管理者总怕 “得罪人”,下属一催就妥协,一求情就松口,最后反而被下属牵着鼻子走。其实,适当 “晾一晾” 他的急功近利,才能立住你的权威。
- 不巴结,靠专业服众
别总想着 “和下属搞好关系”,天天请喝奶茶、聊八卦。你要做的是 “把事做好”:帮团队争取资源,给下属指对方向,在关键时刻能解决问题。专业能力过硬,不用巴结,下属自然会尊重你。
- 保持 “一碗汤的距离”
上班时是 “领导和下属”,明确分工、严格要求;下班后可以是 “朋友”,但别过度介入私生活。别天天约着喝酒撸串,也别把家里的烦心事都告诉下属 —— 距离太近,权威就没了。
- 该甩脸就甩脸,别当 “老好人”
下属触碰原则(比如谎报数据、推诿责任),一定要当面指出;团队出了问题(比如项目延期),要公开复盘批评,别 “各打五十大板”。让所有人明白:结果比关系重要,尊重比亲近重要。偶尔 “甩脸”,反而能让下属看清底线,不敢随便越界。
![]()
第四步:纵其所长 ——“小事松,大事紧”,让他尽情发挥
“纵” 不是 “放纵不管”,而是 “放大他的优点,包容他的小错”,让他在你的框架里尽情施展才华。
- 小事不较真,给 “容错空间”
下属偶尔迟到几分钟、报表里有错别字,私下提醒一句就行,别上纲上线批评半天。小错不纠结,才能让下属放下 “怕犯错” 的包袱,更敢做事。
- 专业上放手,给 “决策权”
下属在他擅长的领域(比如设计师懂审美、销售懂客户),别指手画脚。可以说 “这个方案你更懂用户,你来定,出了问题我担着”。给他决策权,他会觉得 “被信任”,反而会更谨慎、更用心。
- 鼓励创新,允许 “试错”
下属想尝试新方法(比如用短视频做推广),别一上来就否定。可以说 “你先做个小测试,预算我给你批,失败了我们一起复盘”。即使失败了,也要先肯定他的勇气:“敢尝试就值得鼓励,下次注意控制风险”。包容试错,才能激发下属的创造力。
![]()
三、最高级的管理:不是 “管住人”,而是 “成就人”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吃定” 下属的本质,不是 “控制他”,而是 “成就他”—— 懂他的需求,帮他成长,让他在你的团队里既能赚到钱,又能实现价值。
当下属觉得 “跟着你干,有奔头、有尊严、有价值”,不用你催、不用你哄,他自然会主动发力。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你不用费尽心机 “管” 他,他却愿意死心塌地 “跟着你”。
如果你也在为 “管不好下属” 发愁 —— 不知道怎么判断下属需求、怎么立威、怎么激发动力,不妨关注我,后续我会分享更多 “识人、管人、用人” 的实战技巧,包括不同性格下属的沟通话术、团队激励方案设计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