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私信问我:到武汉没吃武昌鱼吗?本想结束武汉鄂州系列,写得太辛苦,读者寥寥可数,心塞塞。但既然有人问起,就多写一篇吧,说不定能爆呢?梦想总是有的。嘻嘻。
其实高铁快到武汉时,我的脑海里想到的就是领袖的那首诗:《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据说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公开发表后,武昌鱼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注解者蜂拥。
人们都认同武昌鱼是产自武昌的鱼。但湖北有三个武昌,一个是今武昌,即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另一个是武昌县,即现在武汉市江夏区;还有一个是古武昌,即今之鄂州市。但武昌鱼是因哪个武昌得名,注家和有关地方持不同看法,长期存在争议。搭我的那个滴滴帅哥就说过,鄂州就是武昌鱼的产地。
直到后来毛泽东亲自为武昌鱼作了注解,才算为这场争议划上了句号。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著名的“三要三不要”讲话后,谈到《水调歌头·游泳》:“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长沙白沙井的水;武昌鱼的武昌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的鳊鱼。孙皓要搬家,老百姓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引自贾思楠:《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253页)
被毛泽东忘了的“武昌到大冶之间”的“县”当时叫鄂城,就是今天的鄂州市。鄂州这个地方叫武昌叫了将近1700年,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才改称"寿昌县",1914年又因与浙江寿昌县重名而改为鄂城县,看来那个滴滴帅哥说对了。
在我国的上千种鱼中,武昌鱼是毛泽东唯一吟咏过的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是给武昌鱼做了一个永久的“活广告”,使武昌鱼闻名遐迩,身价百倍,誉满中外,展示了超强的品牌效应。
8月15日中午,终于抵达了向往已久的武汉。直奔黄鹤楼,先在附近的一家老字号餐馆就餐。刚一落座,就迫不及待地点了一道最能代表武汉特色的武昌鱼,还有那道闻名遐迩的莲藕猪骨汤。
作为地道的广州人,我保持着先喝汤的习惯。不一会儿,服务员就端上了一盅热气腾腾的藕汤。只见那汤色奶白浓郁,表面还漂浮着几滴金黄的油花。莲藕被切成厚厚的块状,每块都有拳头大小,看起来就十分实在。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轻轻舀起一块莲藕送入口中,那口感粉糯绵软,带着藕丝的韧性,同时浓郁的猪骨香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汤头醇厚鲜美,喝下一口就让人浑身热上加热,忍不住又喝了一碗,感觉光是这一碗汤就能让人满足大半。
放下汤碗,我的目光又被旁边那盘武昌鱼吸引。与广州常见的清蒸鱼平铺摆盘不同,这武昌鱼被精心摆放在白瓷盘中,鱼头高高翘起,鱼身则微微蜷曲趴卧,造型生动别致。夹起一块鱼肉,鱼肉雪白细嫩,轻轻一抿就在口中化开,鲜甜的鱼味在舌尖绽放,没有过多的调料掩盖,完美保留了江鱼特有的鲜美本味。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长江水的滋养,这顿武汉特色的午餐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美味有了最初的美好印象。
在武汉和鄂州的景点穿行,最难忘的莫过于那碟武昌鱼与那碗莲藕汤里蒸腾的热气。这座江城以它特有的方式,将长江的馈赠与荆楚大地的智慧,烹制成一道道令人回味的佳肴。武昌鱼与莲藕汤,不仅是武汉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市井温情。
武昌鱼的故事要从三国时期说起。相传孙权称帝后,将鄂县改名为"武昌",寓意"以武而昌"。当地出产的一种鳊鱼因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成为贡品,被百姓称为"武昌鱼"。后来东吴末帝孙皓迁都武昌时,百姓因不满劳役繁重,留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武昌鱼已颇具名气。而武昌鱼的核心产区梁子湖(古称樊湖),其主体位于今鄂州市境内,水系经长港汇入长江樊口,这里正是武昌鱼洄游繁殖的关键区域,进一步佐证了鄂州作为武昌鱼原产地的历史事实。
毛泽东那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更让这种鱼类名扬天下。在武汉的老字号酒楼,老师傅们至今沿用传统的清蒸技法:选取鲜活的武昌鱼,背部下刀,鱼腹不剖,保持鱼形完整;配以冬菇、火腿、冬笋等配料,上笼蒸制时严格把控火候——多一分钟则老,少一分钟则生。当蒸笼揭开的那一刻,鱼香四溢,鱼肉如蒜瓣般洁白细嫩,蘸上些许姜醋汁,鲜美的滋味瞬间唤醒味蕾。这看似简单的烹饪过程,实则蕴含着武汉人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
如果说武昌鱼是江水的馈赠,那么莲藕汤则是武汉人与湖泊湿地千年对话的产物。武汉被誉为"百湖之市",丰富的水资源孕育出品质极佳的莲藕。与普通莲藕不同,武汉的湖藕淀粉含量高,炖煮后质地粉糯,汤汁呈淡粉色,带着天然的清甜。在汉口的老社区里,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熬莲藕汤的秘诀:有的偏爱用五花肉提香,有的坚持只用筒子骨吊鲜;火候上或文火慢炖三小时,或高压锅快煮半小时。本地人说:"真正的好莲藕汤,藕块要能拉丝,汤要喝得出藕的清甜和骨头的醇厚。"熬汤时总爱放几颗红枣和一小把枸杞,说是"既滋补又好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藕汤,看那粉白的藕块在汤中若隐若现,喝一口醇厚的汤汁,仿佛能品尝到整个武汉湿地的精华。
如今每当我煲一锅乳白的莲藕汤,或是蒸鲩鱼、鲈鱼时,总会想起武汉那些温暖的瞬间:站在黄鹤楼远眺长江的千年烟波,斑驳的琉璃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德寺那融合了哥特式尖顶与东方飞檐的独特轮廓,在晨曦中宛如一颗璀璨的建筑明珠;漫步黎黄陂路,百年租界建筑的红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晕;转角街边小馆里,铁锅爆炒出的鱼香四溢飘散,混着隔壁桌热干面的芝麻酱香气;还有那碗用洪湖莲藕慢火煨足三小时的浓汤,琥珀色的汤汁里漂浮着粉糯的藕块,每一口都是荆楚大地的馈赠。这些味道串联起城市的烟火气,食物终究不只是果腹之物,它是刻在舌尖的城市记忆,是解码历史的文化密码,更是"民以食为天"最生动的注脚——在蒸腾的热气里,藏着武汉人豪爽性格的温度,也沉淀着江城千年来的生活智慧。
(24632025/9/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