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专利申请、使用及维权过程中仍存在认知误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选自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入库编号2025-13-2-160-004),为企业在专利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启示。
案件回顾
一审判赔150万元,二审改判不侵权
本案中,原告巩义市建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称 "建某公司")拥有一项名为 "一种初烤烟压紧装置" 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公司认为许昌远某工贸有限公司(下称 "远某公司")、云南省烟某公司红河州公司(下称 "烟某红河公司")存在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以及使用侵权产品的行为,侵害了其专利权,故诉至法院,索赔195万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诉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判决远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150万元,烟某红河公司停止使用侵权产品。
然而,远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审理后,撤销了一审判决,驳回了建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改判关键
技术特征的解释边界
二审法院改判的核心原因在于对专利权利要求中"输送装置"这一技术特征的理解。
法院指出,对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理解,应在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名称范围内进行。本案中,涉案专利保护的是 "一种初烤烟压紧装置",权利要求中的 "输送装置" 也应围绕这一主题理解。而被诉侵权产品并不存在将压紧的烟捆输送到缝包机或打捆机的输送机构,即缺少 "输送装置" 这一技术特征,故未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
同时,由于权利要求 3 是权利要求 1 的从属权利要求,在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未落入权利要求 1 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自然也不落入权利要求 3 的保护范围。
案件启发
企业专利保护的几个核心要点
1. 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撰写需精准界定
企业在申请专利时,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至关重要。技术特征的描述不仅要清晰、准确,还需在主题名称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明确技术手段、解决的技术问题及达到的技术效果。模糊不清的表述可能导致专利保护范围不明确,在维权时陷入被动。
2. 纠纷应对:注重对权利要求的分析
在面临专利侵权纠纷时,企业要多角度分析,选择抗辩策略,其中对权利要求的分析和解释尤为关键。既要依据法律规定,也要结合专利的整体技术方案,明确技术特征的真实含义和边界。同时,企业应积极收集证据,证明自身产品与涉案专利的差异。
建议企业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在产品研发初期即引入专利布局思维,委托专业专利代理机构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确保权利要求清晰、准确。当企业遭遇专利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合理应对策略。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如您有任何知识产权问题,可以联系高沃知识产权为您提供完善的服务!
来源 | 北京高沃知识产权(ID: gaowoip-com)
编辑 | 北京高沃知识产权(ID: gaowoip-com)
声明 | 部分图文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