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余载市场沉浮,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最后堡垒”的奇瑞汽车,正式迈出了IPO关键一步——港交所上市聆讯过关。
![]()
9月7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奇瑞已通过上市聆讯,此番拟募资15至20亿美元。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主流自主品牌全面登陆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其燃油车式微、出口见顶的变局下,奇瑞迎来了一次关键战略转型的融资机会。
业绩亮眼,转型提速
奇瑞近年业绩堪称汽车市场“逆行者”:2024年营收直逼2700亿元(2698.97亿元),较三年前翻涨三倍,143.34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57.1%。2025年开局延续强势,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25%至682亿元,新能源占比稳步提升至27.3%。其全球布局同样耀眼,2024年229.5万辆销量中37.4%来自海外,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二十二连冠”。
然而,高光之下暗流涌动。2025年上半年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55万辆同比仅增3%,相较前两年“出口增速超170%、总销增长超50%”的巅峰,明显放缓。新能源板块成为托举增长的核心引擎——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35万辆,同比暴增98.6%,几乎翻倍。
新能源“孤注一掷”
面对燃油车下滑与海外市场“触顶”的双重压力,奇瑞正以破釜沉舟姿态全面押注新能源赛道。继独立高端品牌享界、星途后,下半年再将经典序列“风云(参数丨图片)”独立为新品牌,构建多品牌新能源矩阵。更激进的是,其宣布未来三年推出16款全新电动化产品,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剑指全球市场与全场景需求。
市场估值的双重引擎
出行财经获悉市场对奇瑞的估值天平,将主要围绕两大核心逻辑展开激烈博弈:
新能源转型“加速度”的溢价: 投资者将紧盯其新能源销量能否维持当前近100%的爆炸性增长,尤其是全新风云品牌能否打开局面。技术层面,800V高压平台、超充网络及智能驾驶研发进展,将成为估值的重要砝码。能否实现从“出口大户”到“全球新能源品牌”的质变,更是长期价值的关键。
海外基本盘的“压舱石”效应: 即便增速放缓,37.4%的海外营收占比和出口冠军地位仍是其独特护城河。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的拓展潜力、本地化生产落地进程及抗贸易风险能力,将构成估值的稳健支撑。
但多位投行分析师跟出行财经表示,奇瑞估值或将呈现分化:乐观者将其对标比亚迪;中兴预期则参考吉利、长城等综合型车企;谨慎观点则聚焦其增速回落及新能源投入巨大带来的短期盈利压力。但整体来讲还是比较谨慎,估值逻辑跟传统车企一致,总市值在1500亿元左右,约10倍的PE值(约为奇瑞2024年净利润143亿元的10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