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5年9月7日
预计阅读
4分钟
晚安栗子
9月6日,十几个展览同时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媒介、形式和艺术家国籍的百花齐放,对乐于选择稳健的绘画作品,以抵御经济调整期风险的市场来说,不失为对于现状的温柔抵抗。有边空间新展带来一丝惊喜,798久违的展览气质。艺术家赵与林是一对来自东南亚的夫妻,从理工科转到艺术领域,以经济学中的等价交换概念,以普通人生活中的物品为参照,映射出资本推动下全球不同地域的演变谱系。
艺术始终离不开资本,资本未必需要艺术。近日,《纽约客》起底苏富比拍卖现任老板的文章广为流传。长达二十余页的文章,既赞扬了企业在2020年困境中的快速转型,也揭露了内部家族式管理的紧张关系。以高杠杆运转的资本如何度过经济调整期?“外行”与“内行”的壁垒是企业的硬伤?降本增效是否适用于个人化色彩强烈艺术品市场?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一系列疑问被撕开。
·咸阳发现欧阳询的书丹
·展望的艺术几何学
·丰子恺的“清凉”之旅
·马越君香港个展“宝贝”
·法国博物馆中国文物被盗
·贾德建筑工作室重开
·普拉多中央展厅“变色”
·罗伯特·格罗夫纳逝世
·设计巨匠阿玛尼逝世
咸阳发现欧阳询的书丹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2022年8月,考古人员在咸阳市渭城区发现一处隋唐时期家族墓地,应为隋朝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地,已发现段文振和其夫人以及子辈、重孙等墓葬7座。名将段文振仕于周隋,《北史》《隋书》均有传,可惜只有寥寥数笔。
段文振墓葬出土近170件/组随葬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在墓道和天井壁上的精美壁画,内容以军旅题材为主,为研究隋代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外,考古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段文振墓志可能是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丹。
展望的艺术几何学
9月6日至12月28日,展望个展“坍缩的几何学”在诚品画廊北京空间展出。在长期对于自然、科学与艺术之间辩证思考的基础上,艺术家重新拆解“欧几里得几何学”与早期作品遵循“假造的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提炼出几何切、拓印、重构等交互作用的艺术语汇,创造出一系列崭新的雕塑作品。
展览从新作《幻影》开始,延续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一个挡住灯光的不锈钢拓制石头,原本依靠灯光而存在的阴影,被艺术家用真实的碎石替代。真实与复制、光影与本体,在作品中彼此交汇融合,展望称这是一种“彼此重合的真假互换,其量相等”。
于展望而言,标准几何形体在自然中并不存在。太湖石代表东方文化中关于自然精神的想象,几何象征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与秩序,两种符号在创作中并置交融,成为新的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展出作品均呈现“交换”状态,交换的不仅是化学属性、物理形态,还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持续的创作与思考中,展望整理出“十个艺术公理”,他们以文字的形式置于展厅,成为观看新作的引子。
丰子恺的“清凉”之旅
2025年,适逢丰子恺逝世五十周年。9月5日至10月12日,“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分为“诗意之情”“护生之心”“童真之趣”“闲逸之韵”四大板块,辅以书信、手稿、文献展品以及多种互动体验,将丰子恺温润通透的艺术世界娓娓道来。
展览题目源自丰子恺与思想家马一浮之间一段颇具禅意的对话。丰子恺有意创作《无常画集》,马一浮提及“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此言如清风拂面,令他“顿觉清凉”,从此以平常之心观照世间,在瞬息中捕捉永恒。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里,藏着他所悟得的“常”——童真不泯是常,草木枯荣是常,人间情味亦是常。
丰子恺的艺术始终关注人性的本真和生活的意趣,其作品中的这份“清凉”,既是他的美学风格,亦是其精神内核——在信息纷扰、人心焦灼的当下,这份跨越时空的“清凉感”显得尤为珍贵。那是一种从容感知生命、以温柔姿态与世界相处的智慧。(文字:吴芸鸿)
马越君香港个展“宝贝”
9月12日至9月27日,由闵涛博士担任策展人的马越君个展“宝贝”,在香港明画廊展出,展览得到冀枞博士与美琪女士的鼎力相助。马越君1973年生于承德,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2004年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任教。
在马越君的艺术世界里,每一个字都有其骨骼与灵魂。他的创作远不止于书写——更是一场关于“书写行为”的探索。这些作品跳脱出传统书法的框架,不再局限于形式与技巧,而是展现出一种独具一格的意识之美。
欣赏马越君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却直击内心的力量。他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与坚持,这或许源于他对待生活的细致与认真。他用心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并将这份从容与专注投注到创作中。马越君借由笔墨所构建的,不只是文字与道理,更是一种发自天性的领悟。
· 5 ·
法国博物馆中国文物被盗
9月4日,法国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国家陶瓷博物馆发生入室盗窃案,三件珍贵的中国瓷器藏品被盗。该馆约有1.8万件藏品,据初步估算,失窃藏品价值约950万欧元(约79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两个可追溯至14-15世纪“极其重要的”的瓷盘,以及一个18世纪的花瓶。
· 6 ·
贾德建筑工作室重开
经过长达七年的修复重建,贾德基金会将于9月20日重新开放唐纳德·贾德建筑工作室。这项耗资330万美元的修复重建项目,延续了贾德1990年购入该建筑后旨在恢复其原貌的修复理念。
这座建于二十世纪之交的建筑最初作为公寓旅馆与杂货店使用,是贾德在纽约与得州改造现有建筑、修复历史结构的典型实践案例。一层办公室保存着贾德使用的建筑模型、施工图纸与设计原型,二层公寓套房完整保留了他布置的多房间生活空间。修复后的建筑还为基金会提供了新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访学研究住所。
· 7 ·
普拉多中央展厅“变色”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近日宣布,对其最具标志性的中央展厅进行焕新改造,将沿用多年的灰绿色墙面更换为深蓝色调。此项决定源于近期格列柯特展中深蓝背景的成功试用,该配色方案创造了显著的戏剧化效果。深蓝色的选择并非随意而为。在艺术史中,蓝色不仅具有重要地位,馆方在格列柯特展前已进行数月色彩比选,最终试验效果促使这一决策顺利落地。
· 8 ·
罗伯特·格罗夫纳逝世
保拉·库珀画廊近日宣布,战后雕塑界重要代表人物罗伯特·格罗夫纳(Robert Grosvenor)逝世,享年88岁。他在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超越艺术分类界限,创作出一系列探索物体、建筑与观者间空间动态的独特作品。虽以雕塑家著称,其创作亦涵盖摄影、素描与拼贴领域。
格罗夫纳被誉为“艺术家的艺术家”,其作品深受年轻艺术家推崇,持续为同代及后世创作者提供灵感。其艺术生涯始于1965年在纽约艺术家合作空间群展“公园广场”,随后他在1966年参展了犹太博物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结构”展,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极简主义艺术定义。1968年,他在海牙市立博物馆“极简艺术”展中呈现规模更宏大的悬臂雕塑,此展首次将极简主义带入欧洲视野。
· 9 ·
设计巨匠阿玛尼逝世
9月4日,意大利时尚设计巨匠乔治·阿玛尼逝世,享年91岁。这位被誉为意大利风格与优雅典范的设计师,以现代视角重新定义了男女西装的设计语言。其创立的阿玛尼帝国从时装领域扩展至美容、香氛、音乐、体育乃至豪华酒店业,年营收超20亿英镑。品牌官方声明指出,他工作至人生最后时刻,始终致力于公司运营、系列设计与未来项目推进,并形容他“秉持不懈的好奇心与对当下及人性的深切关注”。
文字|艺术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