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小时候跑跳一整天都不觉得累,三十岁后熬次夜就缓不过来,五十岁后天气一冷就想裹厚衣?
其实这些身体变化,早被《黄帝内经》的 “五运六气” 说透了 —— 它不是玄乎的理论,而是古人总结的 “人体与自然同频” 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状态,都和这股 “天地之气” 紧紧相连。
先帮大家拆懂 “五运六气”:“五运” 是木、火、土、金、水五种气运,对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跟着年龄走;
“六气” 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会随季节影响身体。简单说,人是 “天地养大的”,身体状态自然跟着气运节奏变,抓住这个节奏,就能摸准各年龄段的健康重点。
0-12 岁少儿期:木运主导,护好 “生发之气”
这个阶段的孩子像刚冒芽的春草,对应 “木运”—— 核心是 “生发”,身体器官、气血都在快速长。
但就像小苗经不起狂风骤雨,孩子的 “抵抗力” 还没长稳,最容易受 “六气” 里的 “风” 和 “寒” 影响:比如降温没及时加衣,就容易没精神;吃太多凉食,可能会不想吃饭。
所以少儿期别瞎养:别裹太厚(捂太严会闷坏生发的阳气),也别让孩子猛吃零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发)。平时多带孩子在太阳下跑跳,让身体的 “木气” 跟着春天的节奏长,自然长得结实。
13-28 岁青年期:火土相济,别耗 “旺盛气血”
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就像盛夏的太阳,“火运” 旺、“土运” 稳 —— 气血足、代谢快,熬夜赶工、运动出汗都扛得住。但 “火” 太旺也容易 “烧” 自己:经常熬夜会耗阳气,吃太多辣的、油的会积 “湿”,夏天贪凉吹空调,还可能让 “寒气” 钻进来。
别觉得年轻就可劲造:尽量 11 点前睡(顺着火运 “收” 的节奏),少吃重口味食物(减轻脾胃 “土运” 的负担),每周抽 2 次运动出汗,把多余的 “火气”“湿气” 排出去。气血就像银行存款,现在少耗点,往后才够用。
29-55 岁中年期:金水运转,做好 “收敛固藏”
人到中年,就像进入秋收冬藏的季节,“金运” 主收敛,“水运” 主收藏 —— 气血慢慢减少,脏腑功能也没那么灵活了。这时候 “六气” 里的 “燥” 和 “寒” 最容易找上门:
秋天会觉得口干、皮肤紧,冬天手脚没那么暖;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熬夜多,更会耗损 “金气”(对应肺,管收敛)和 “水气”(对应肾,管收藏)。
中年养生别硬扛:秋天多吃银耳、梨,润掉 “燥气”;冬天穿暖点,别露腰露脚踝(护好肾的阳气);少跟人置气(气大伤肺,影响金运),累了就歇,别硬撑着加班。这个阶段要 “收”,不是躺平,是让身体慢慢适应 “从长到藏” 的节奏。
56 岁以上老年期:水运为主,护好 “底子阳气”
到了老年,身体就像冬天的大地,“水运” 主导 —— 气血走得慢,“阳气” 也没那么足了。“六气” 里的 “寒” 和 “湿” 最容易添麻烦:冬天受凉会觉得身体沉,阴雨天没精神;平时稍微动一动就累,也是因为 “阳气” 不够推动气血。
老年养生别折腾:早上别起太早(等太阳出来再起床,顺水运 “藏” 的规律);多晒晒太阳(补阳气,还能让心情好);别吃凉的,哪怕夏天也别喝冰饮(避免伤脾胃阳气);
运动选散步、打太极,不用追求出汗多,关键是让气血平稳转起来。这个阶段的重点是 “护”,护好剩下的阳气和气血,身体就稳。
其实《黄帝内经》讲五运六气,从不是让我们算 “什么时候会不舒服”,而是告诉我们:
身体的变化有规律,跟着自然节奏养,比啥都管用。少儿期护生发、青年期别耗损、中年期重收敛、老年期护阳气 —— 这些简单的道理,藏着最实在的养生智慧。
你现在处于哪个年龄段?平时有没有跟着季节调整过生活习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跟着老祖宗的智慧,把身体养得更舒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