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助理、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二战胜利80周年这个节点,接二连三地对日本放出硬话,说得特别直接——别把在中俄面前“秀肌肉”当儿戏,俄方直接把日本这条军事化的路子定义成“自杀式”行为。更值得关注的是,他还点破了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事实:俄罗斯和日本到现在都没签正式的和平条约,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争议也一直没解决。再结合最近海上的一系列动态来看,他这番话可不是空口说白话。
前不久,中俄海军刚完成了一次强度不低的远海联合巡航。中国海军的052D驱逐舰绍兴舰和903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绕日本一周的航程,这可是头一回;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更是直接穿过津轻海峡,绕着北海道走了一圈。
时间卡得也很巧,就在中国9·3纪念活动前后,日本海空力量又有了新动作:F-35B战机在日本部署,还跟“出云”级军舰的舰载化改造接上了轨,“加贺”号在多国演习里,甚至让英国的F-35B成功在舰上降落。这些画面凑到一块儿,给东亚的安全局势添了不少紧张感。
俄方说“不会坐视不管”,讲的是当下的战略态势;说“自杀式”,指的是日本现在搞军备的方向;而中俄联合巡航,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中方的态度也一点不含糊,外交上明确表示——亚太是搞合作的好地方,不是用来搞地缘博弈的棋盘,该强硬的时候绝不软,该亮实力的时候也绝不藏着。
普京在来中国之前,接受书面专访时也定了调:纪念两国共同的胜利、反对篡改历史、推进互利合作。有意思的是,他这次来北京的细节里还藏了“文化梗”,坐的车挂着中国牌照,号码是“双8”,俄方发言人解释说:这象征着繁荣和财富。外交辞令背后,俄中之间的互动,是“共同的历史记忆+现实的安全协作”在支撑,这才是这轮局势里最不该被忽略的核心。
再把目光聚焦到日本身上,单看“直升机驱逐舰”这个名字,好像没什么攻击性;可要是看实际功能,那差别就大了。搭载F-35B战机,是把军舰改成航母的关键一步,绝不是“给反潜平台做个小升级”那么简单。根据日本媒体公开的信息,F-35B已经进驻航空自卫队的新田原基地,下一步就要跟“出云”“加贺”的甲板改造进度对齐。
再加上日本计划到2030年把潜艇数量增加到22艘,还跟英国、意大利合作研发战机,签了互惠准入协议,甚至给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护航,日本的军事体系已经不只是“数量增加”,而是实实在在的“质量重构”了。
更值得琢磨的是,帕特鲁舍夫这次还把北约和日本的协作摆到了台面上,说担心“北约借助日本舰队在全球行动”,而且他没说这是学者的分析,而是用“根据现有信息显示”这种官方表述,分量很重。日本还在琢磨怎么突破海外派兵的限制,研究相关立法方案,这可不是小道消息,是俄方官员亲口说的。把这事儿跟日本“和平宪法”的传统说法放一起,矛盾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俄中在这个时候反复强调“反法西斯胜利”的共同记忆,其实是在重新掌握“话语权”。普京来中国前的表态,把二战时期的牺牲、两国相互援助、反对篡改历史这些点串得很紧密,还特别提到“1941—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让苏联红军能集中精力打败纳粹”。
这不是单纯翻历史书,而是在给当下的舆论场“正名”。因为另一边,日本国内被曝出这十年花了不少钱“洗白”自己的战争历史,还以“中国反日情绪浓”为借口,游说其他国家不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一边改航母、一边拉盟友撑场面、一边在历史观上“耍花样”,把这三件事放一起看,才能明白帕特鲁舍夫说“自取灭亡”不是随便骂街——他不是在谈道德,而是在讲日本这么做会面临多大的战略风险。
回到现实安全问题上,只要俄日没签正式的二战和平条约,南千岛群岛的纠纷就不是过去的老问题,而是随时可能变化的活变量。俄方这次提这件事,不是要把矛盾集中在领土争议上,而是要针对日本放宽军事限制的做法。一句“绝不会坐视不管”,实际上是把俄罗斯远东和太平洋方向的军力建设,提到了更高的优先级。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俄军会把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到海空探测网络、岸基反舰力量、战略威慑展示这些方面。外界总爱提俄罗斯的核力量,但这里要说明白:目前没有资料显示俄方这次表态里提到要升级核威慑,关于核议题的猜测都是“没相关信息”的。但不提不代表没有这个选项,只是俄方这次把重点放在了“常规层面的联合威慑”上。
此外,英国和日本签的互惠准入协议、联合研发战机、互相护航和联合演习,都是在为“合作制度化、常态化”铺路。一旦制度化落地,后续军事合作的成本会降低,跨区域行动的次数和强度自然会增加。俄方这次点出“北约可能借日本舰队全球行动”,对欧洲安全圈是个提醒,对亚太国家来说则是另一种担忧:亚太的事,正在被“跨区域安全逻辑”强行插手。
中俄强调的是威慑和规则,日本强调的是自卫和同盟协作,嘴上都有硬话,但行动上都没跳出“法律框架+军事常态化”的圈子。风险到底在哪?在于大家都在提高行动的“底线”,但安全沟通机制没跟上。说不定哪次军舰擦肩而过、哪次雷达照射、哪架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都可能被放大。
东亚海空对峙的历史上,这种例子可不少。要避免这种情况,一方面得靠各方军队的专业素养,指挥链严格按流程来;另一方面也得有更透明的通报机制、更稳定的热线电话、媒体报道也得更克制。这些目前没有具体的进展消息,只能说“还得等官方确认”。
俄中在二战胜利80周年的时候搞这么多纪念活动,不只是怀念过去,而是在给当前的安全政治“定根基”。现在西方有些舆论想“改写历史”,俄中就用历史档案和纪念仪式,给出另一种说法,这也是战略竞争里“话语权之争”的一部分。日本要是还在历史观上“跑偏”,再加上推进军力建设、拉拢盟友,就会把自己放到对抗的那一边。一旦陷入“话语对抗+军备竞赛”的循环,能转圜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常识。
如果日本非要在“改航母、扩潜艇、松绑海外派兵、改历史观”这四条路上一起加速,那就是把自己推到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安全境地:国内能获得的安全感没多少,外部却要面对中俄两国的持续反制;北约可能的“全球协作”能带来一时的声势,却会增加长期的不确定性。俄方提“没签和平条约”,中方说“亚太不是棋盘”,这一明一暗两道线,就是底线。能看懂的,自然会收敛;看不懂的,下次中俄联合巡航、下次穿越海峡、下次多国演习,还会让它看清现实。
把时间放长远看,中俄会一边威慑一边对话,日本搞军力建设也绕不开规则和成本。海上秩序不是谁的愿望强烈谁就赢,航迹规划、后勤补给、指挥控制、法理依据,少一个都不行。所谓的“施压”,更多是为谈判和沟通创造条件。
俄日没签正式和平条约,这不是吓唬人,是实实在在的法律事实。记住这一点,也记住另一句话:亚太不是棋盘。在这两条线之间找到平衡,才是东亚安全的真正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