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词脍炙人口,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几乎人人会背诵,然而近几年,部分专家、学者搜集资料,多方面考证,发现很多诗词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世进行更改,《悯农》、《静夜思》等,我们所熟悉的词语,并非真正原文。
除了上述2篇,李白的《将进酒》也发现正版原稿,1900年敦煌藏经洞出土,发现大量的唐代文书,还是罕见的墨稿真迹,其中残稿“敦煌遗书2049”“敦煌遗书2567”,内容跟《将进酒》相似,不过它的名字乃是《惜罇空》,个别句子用词,也有差异。
首句优美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的是“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而最经典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古来圣贤皆寂寞”表达的十分直白,直接写道“古来圣贤皆死尽”。
别看只有几字不同,但是语境和氛围方面,确有巨大差别,原本的诗词给人一种烂漫感,用词含蓄,令人回味无穷,而后者的原版,将其清晰表达的更加直接,没有拐弯抹角,其放达、感慨之情,尤其是“床头”和“死”字,渲染氛围浓厚,更能引起后人共鸣。
这种气度和风格,确与李白有一定相似之处,而且分析书法风格、技巧,这幅手稿的撰写者,学者猜测,应是宫廷高手,或者民间写手,抄写而成,毕竟武则天时期,她为母祈福,组织大型的抄经工作,“写经体”由此风靡,此作笔势干练爽利,绰约曼妙,排布也十分紧凑。
无论是技巧,还是风格,均乃“写经体”,而用这一书体的作品,一般不会是错误的,当然也有人猜测,这是否是李白真迹,答案是否,毕竟只看书风,就与李白完全不同,他目前所知的真迹,仅有《上阳台帖》一幅,价值高达46亿,这是游王屋山阳台宫,寻访好友司马承祯,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心中悲痛而写。
全卷共计25字,彼时“王书”风靡,受到环境影响,李白对于其字临摹颇多,掌握魏晋的自然、畅意之妙,此帖采用草书,既有“王字”的流逸畅达之态,还蕴含浑穆古朴之风,亦有李白独特的潇洒不羁、烂漫放旷之感,再看此帖,用笔锐利精到,风格偏向“写经体”,明显不是李白所写。
您对《将进酒》原稿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