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新黄河》,作者臧文涛
“饺子”与“醋”:
《蘸火记》里的地域文化
臧文涛
《蘸火记》
牛余和 著
作家出版社
开车走济青高速时发现,过了章丘之后会在邹平境内向北绕一下,是为了绕到长白山脉的最北端。山东古代官道——东西大道的走向也大致如此。一直到清代,才修建了绕行长白山脉南端的新路,经过章丘、王村,然后往北到周村,再往东奔青州,周村随之逐渐繁盛。每次路过时看到这座纵贯南北的山脉,都会浮想联翩——这么一大片山,杜伏威曾经在这里起事,范仲淹曾经在这里读书,顾炎武曾经在这里隐居,除此之外,现当代怎么没听说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呢?牛余和的长篇小说《蘸火记》回答了我这个问题。《蘸火记》讲述了章丘铁匠在长岭山(即长白山)抗日的传奇,不仅揭示了尘封的往事,更展现了一段动人心魄的史诗。
看《蘸火记》,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看小说,地域文化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之一,但我也很怕看小说里的地域文化,我怕的是“为了这碟醋,特意包的这盘饺子”。
这些年提倡“两创”,扶持非遗,大力宣传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等,所以,我们陆续看到了一些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坦白讲,其中一些作品不是自然生发的,是主题先行的,这样的作品总是有些概念化、程式化。结果就是饺子也不香,醋也不香。
《蘸火记》不是这样的急就章,读完之后,感觉其中蕴含着作者多年的积累。《蘸火记》的故事,乍一看非常具有传奇性:为了抗日需要,章丘铁匠纯手工打造精密度要求很高的枪械。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它恰恰源于真实的历史。作者显然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口述采集与案头研究,大量的细节确保了故事的鲜活、生动与准确。
书中最重要的地域文化符号是打铁。“蘸火”就是淬火,这个词本身就是章丘话,特别生动形象,拿来做书名是神来之笔。书中有大量的关于打铁场面的描写,其中写铁匠大比武中何一钳打铁的一段,简直如同武侠小说里对绝世武功的描写一样精彩。文学作品中如此细致地表现打铁的,恐怕《蘸火记》是独一份儿。后面写到梁铁峰、何一钳的葬礼时,“上铁香”“烧铁钱”等铁匠之乡的特有民俗,描写得也极为生动。
看完小说,对章丘打铁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不是偶然产生的,也并非一个浅层次的猎奇式的民俗符号,它是生于斯、长于斯,有它自然发展演进的逻辑的,并且与章丘人性格的养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这里产生了王薄、杜伏威以及抗日英雄?太平岁月,章丘铁匠打制厨具农具,服务桑梓;生逢乱世,章丘铁匠就锻造刀枪剑戟,甚至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报效国家。章丘人闯关东,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铁匠,一路走一路打铁。章丘人做生意特别出名,恐怕靠的也是这种“不甘落后,不惧风险,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的闯关东精神。章丘铁匠在锻造器物的同时,也淬炼出了章丘人坚忍勇毅的集体人格。《蘸火记》把这一点表现得比较充分。
《蘸火记》里对章丘地理的描写也比较高明,不是一上来就急于直白地说明,而是嵌入小说的肌理之中,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徐徐展开。比如一开篇,先后通过何如山、郭立刚、何苇杭三个人的不同视角,不经意间就勾勒出故事发生地的地理场域。我边看小说边“脑补”着一张章丘地图,后来干脆打开能显示地形地貌的电子卫星地图,一个个地去找书中的那些地名——鸣羊山、卧牛山、石峪寺、相公庄、普集等等。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百脉泉,小说并没有刻意地去突出,而是让读者跟随何苇杭的视线去“偶遇”。这一段写得很美——“苇杭……转身出去到梵王宫台阶下,沿着品字形的百脉泉池转了三个圈,惘惘地俯在栏杆上,看着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泉泡从水底汩汩冒出,一簇簇一串串扶摇而上,在水面散成一圈圈波波漾漾的浅细涟漪。学运时的秘密策划、热血沸腾的游行,还有飘拂的米黄色围巾,都在涟漪里交织重叠起伏动荡。”
此外,《蘸火记》里对章丘方言土语、民间传说有大量的使用,比如“扳倒树摸老鸹——玩牢稳的”“萝卜不长在背(辈)上”;比如在书中出现多次的曲星河的传说、郎王(王薄)的传说等等。这对于人物塑造的丰富性、情节推进的真实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蘸火记》的故事有了“根”,立得住。
《蘸火记》的故事是饺子,章丘的地域文化是醋。如果把“醋”去掉,《蘸火记》依然不失为一个好故事;但有了“醋”,《蘸火记》品起来就格外有滋有味。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蘸火记》
牛余和 著
作家出版社
内容来源:《新黄河》
作者:臧文涛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