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医四十年来,我张建忠遇到过不少被肌营养不良困扰的患者和家庭。
很多人一听“肌营养不良”,就觉得是“没力气”“吃点好的就行”。
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的疑难病症,尤其很多孩子从小肢体无力、走路易摔、上下楼梯困难,甚至慢慢出现肌肉萎缩,做父母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不少家长拉着我的手说:“张大夫,孩子还这么小,我们真不忍心看他连路都走不稳。”
在中医看来,肌营养不良的关键,并不只是“肉长得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充”。
正文:
我们先说“脾”。
中医讲“脾主肌肉、四肢”,脾的功能强弱,直接决定一个人肌肉是否丰盈、手脚是否有力。脾就像大地,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精微,再输布到全身,滋养肌肉。
如果脾虚了,消化吸收能力差,吃再多好东西也转化不成营养,肌肉失于濡养,就会逐渐软弱无力,甚至萎缩。
很多小患者面黄肌瘦、食欲差、大便稀溏,这都是脾虚的典型表现。
再说“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
肌营养不良很多与遗传相关,这就属于中医说的“先天禀赋不足”。
肾中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肾两虚,营养吸收和输布就更差了。
另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孩子就会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甚至关节挛缩、脊柱侧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我接诊过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叫小磊。
他来的时候,走路摇摇晃晃,像只小鸭子,上不了楼梯,蹲下去就站不起来,要用手撑地才能勉强起身。
他妈妈说,孩子从小体质就差,吃饭没胃口,容易拉肚子,比同龄人瘦小很多。
我一看这孩子,面色苍白,肌肉松软,舌淡苔白,脉细弱——这是典型的“脾肾气虚,精血不能濡养筋脉”。
我当时跟他父母讲:“这病不是一天两天能调好的,就像小树苗根基弱,我们要一点点培土施肥,慢慢把脾胃功能扶起来,把肾气补上去,让气血能润养肌肉。”
我用的方子是以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让脾胃能吸收
熟地、山药、枸杞子滋补肾精
加上黄芪补气升阳,当归养血活血,牛膝强筋骨。
同时,我也特别嘱咐他们食疗配合。
我推荐他们常喝“黄芪山药炖鸡汤”。
黄芪是补气之长,山药健脾益肾,鸡肉温中益气,搭配起来慢慢炖煮,能温和补益,不腻不燥,特别适合脾虚体弱的孩子。
做法也简单:取黄芪15克、山药30克(鲜品为佳),鸡肉切块焯水,一起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两片姜,小火慢炖2小时,喝汤吃肉,每周两到三次。
小磊的妈妈特别细心,每天都认真熬药炖汤,定期带孩子来复诊。
两个月后,小磊吃饭比以前香了,脸色也红润了一些。四个月后,他妈妈说孩子走路比以前稳了,摔跤也少了。
半年后再见,小磊已经能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蹲下起立不再需要用手撑地。
虽然离完全康复还有距离,但这样的进步,让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
很多家长都问我,除了吃药,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
我一般建议,一定要避免生冷油腻和不好消化的东西,比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这些会进一步损伤脾胃。
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比如小米、南瓜、红枣,还有温和的蛋白质如鱼肉、鸡肉、鸡蛋。
黄芪山药炖鸡汤就是一道非常好的日常食疗方,长期坚持,对改善体质、增长肌肉力量有帮助。
但要明确一点,食疗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如果孩子确诊肌营养不良,一定要尽早系统诊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配合康复训练,才能控制病情发展。
结语:
肌营养不良虽然是难治之症,但中医从调补脾肾入手,帮助很多孩子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为医生,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强壮起来,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近期天气转凉,脾胃易受寒,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吃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平时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我是张建忠,专看疑难杂症,大家如有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沟通。
祝孩子们健康成长,愿每个家庭都能充满希望和欢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