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从医四十余年,见过不少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和家属,刚得知病情时,往往觉得天都塌了,四处求医却不见根本好转。
其实在中医看来,这病属“痿证”范畴,并不是什么“绝症”,只是需要从根源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
正文:
《素问·痿论》讲“治痿独取阳明”,这句话有道理,但临床不能仅执一端。
我跟随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及马家驹博士学习多年,体会到经方思维重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肌营养不良虽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实则与多个脏腑相关。
人之所以能活动有力,全靠气血濡养肌肉筋骨。而气之根在脾肾,血之帅靠气行。
脾主肌肉、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布散,肌肉便日渐消瘦无力。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骨髓不充,肢软无力。
肝藏血,主筋。肝血亏虚,则筋失所养,屈伸不利。
所以此病虽表现为“肉痿”,本质是脾、肾、肝三脏同病,气血精津皆虚,兼有络脉瘀阻。
去年有一位小伙子,姓陈,26岁,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五年。初时只是上楼费力,后来走路容易跌倒,近来甚至需要搀扶才能站立。
看他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肾两虚、湿浊内停。
我问他平时是不是容易疲劳、胃口差、大便稀溏,他说是,而且特别怕冷。
这就很明确了——中阳不足,肾精亏虚,湿阻气机。
我给他用方的思路,不是一味“补”,而是先调中焦、化湿浊。脾胃若不运化,什么补药都吸收不了。
先用四君子汤打底: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加黄芪增强补气之力,再用苍术、陈皮燥湿行气。
同时用干姜温中,附子少许温肾阳。取“少火生气”之意,微微生火,才能腐熟水谷。
另外加桂枝引药入四肢,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
病人服药两周后,自述身体觉得“暖和了些”,食欲好转,但仍行走无力。
二诊时,我调整方剂,加重补肾填精之品。选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并加杜仲、桑寄生强筋骨。
但特别注意——不能一味壅补,必须在健脾的基础上补肾,同时保持一味丹参活血通络,做到“补而不滞”。
三个月后,他反馈说腿觉得比以前“有根”,站立时间稍长。我嘱咐他要配合适度康复训练,但不能过度劳累。
又调方数次,或加重益气,或侧重温阳,或注重活血,或专于滋阴,总不离“脾肾同治,气血双调”的原则。
治疗满半年,他已能独立行走短距离,面色转红润,舌苔薄白,脉象较前明显有力。
最近一次复诊,他笑着说现在每天能散步二十分钟。虽离完全康复尚有距离,但已重拾信心。
结语:
我常说,治病不是机械地套方,而是帮人恢复气血的循环。
肌营养不良虽难治,但并非无路可走。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脾胃能运化、肾气得充养、肝血得调达,气血就能濡养四肢百骸,肌肉自然逐渐恢复力量。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坚持。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面对这个问题,请不要放弃。找到可靠的中医,耐心调理,一步一步来,是能看到希望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