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坐诊时,常遇到肌营养不良患者家属拿着“补方”来问:“大夫,这方子有黄芪、鹿茸,说是大补元气、长肌肉,孩子能吃吗?”
有的家长自行用黄芪炖汤、鹿茸泡酒,给孩子补了几个月,力气没见长,反而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烦躁不安,甚至体重下降。
今天专门讲一讲:肌营养不良虽属“虚证”,但绝非黄芪鹿茸蛮补所能解决。
“虚损之体,忌蛮补浊腻”,本病核心是“脾虚不运、肾精不充”,盲目温补、腻补,反而会滞脾胃、耗真阴,加重病情。
正文:
一、肌营养不良的虚,是“脾虚不运”加“肾精不充”,不能乱补
《内经》言“脾主肌肉”、“肾藏精”,肌营养不良的肌肉萎缩、无力、行走困难,确与虚有关。
但此虚非单纯气虚阳虚,多是“脾不运化、肾不填精”,兼有湿滞或阴虚,切忌一味温补。
乱用黄芪、鹿茸,常犯两大忌:
黄芪甘温升提,易“壅滞中气”,妨碍脾运
肌营养不良患儿多脾虚运化弱,食少、便溏、舌苔腻。黄芪虽补气,但其性偏壅滞,单用或过量反会阻碍气机,导致腹胀、纳呆,脾胃更无力运化水谷精微。
曾有一10岁患儿,家长长期用黄芪煮粥,孩子反而食欲更差,乏力加重,舌苔厚腻。改用四君子汤合焦三仙健脾消食,两周后食欲渐增,肢体较前有力。
鹿茸温燥稠腻,易“耗伤肾阴”,助火劫液
部分患儿先天肾精不足,或有虚热内扰(如地图舌、手足心热、易汗)。鹿茸虽能补肾阳,但性偏温燥,质地稠腻,易助内热、伤阴液,甚至引发烦躁、失眠、便秘。
一青少年患者,自行服鹿茸胶囊后出现口干、便秘、夜间盗汗,肌无力反而明显。后改用山药、熟地、牛膝等平补肝肾之品,配合银柴胡清虚热,情况逐渐改善。
二、辨证用药:重在运脾开胃、填精补肾,佐以清润通络
肌营养不良用药关键在于“通补结合”,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脾虚不运者,先以轻灵之品醒脾助运
忌一味呆补,首选太子参、茯苓、白扁豆、陈皮等清补运脾;食积加谷芽、麦芽;苔腻加藿香、砂仁。待胃纳转佳,再缓缓进补。
肾精不充者,宜用平补填精、兼固肾气
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等平补肝肾;龟板、枸杞子滋填精血;忌过度温燥。若兼虚热,可加地骨皮、白薇清透虚热。
始终注重调和气血、舒筋通络
本病日久必夹瘀滞,常配当归尾、鸡血藤养血活血;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帮助改善运动功能。
三、调治核心:重护脾胃、缓填肾精,配合食疗按摩
护胃气为先:脾胃健运才能化生营养
用药不可碍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小米粥、山药粥,少食肥甘厚味。可配合揉腹、捏脊助脾胃运化。
填肾精宜缓:忌猛补、腻补
多用平和填补之品,如黑芝麻、核桃仁、黄精等可入粥或汤剂缓缓调补,避免骤用温燥大补之品。
配合非药物疗法
适度按摩四肢、循经拍打,可帮助气血流通;适当阳光照射,有助于阳气生发;坚持温和运动,如太极拳、散步,以通为补。
结语:
“补药不对证,反致其害”,肌营养不良的调治,关键在于“运脾以充肌、填精以壮骨”。
治病不求速效,不迷信名贵药材,而是辨清体质,循序渐进,用平和之药唤醒人体自身的恢复能力。
中医之治,不在蛮补,而在巧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