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开学,三所知名小学亮出新动作!
通州区积极推进学段调整与公办资源扩容,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宋庄实验学校(原宋庄镇中心小学)、通运学校(原通运小学)三校增设初中部,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据了解,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新设两个初一教学班,招收80名学生;宋庄实验学校新设两个初一教学班,招收75名学生;通运学校新设两个初一教学班,招收65名学生。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学校升级,更释放出两大教育信号——
第一,未来独立的小学和小学集团将逐渐变少,一贯制学校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推进。
一方面,一贯制学校可以灵活应对未来学生人数波动,高效利用办学空间,不断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
另一方面,长周期的连续培养,为孩子全面成长提供了充足空间。通过整合小初学段,增强教育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用连续九年的系统培养,打破学段壁垒,让孩子在更稳定的环境中持续成长。
第二,北京走了一步先手棋,早早为教师跨学段任教埋下伏笔。
可以预见,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学段贯通,未来小学教师可能跨段进入初高中教学,高学历教师涌入或成新趋势。
一贯制学校不仅可以盘活师资,更能打通中小学教育的协同通道,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深度融合,真正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对首都教育全局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正在下一盘教育资源优化的大棋。
真正的中考洪峰尚未到来,而北京已提前布局,多所一贯制学校持续发力。
教育回归从容,家长找回松弛感,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连贯优质的教育,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成长时区——这实在是一举三得的美事。
通州三所小学挂牌“九年一贯制学校”
2025年秋季开学,通州区宋庄实验学校、潞河中学附属学校、通运学校三所学校新增了初中学段,正式挂牌“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位家长在参加完学校家长会后表示:“得知孩子所在的小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家长都很欣慰,这样孩子升学更有保障,而且对孩子本身适应新环境也有帮助。”
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调整顺应区域生源分布变化和教育发展需求,是优化资源布局,推动长链条人才贯通培养的重要优化措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正在稳步扩大一贯制学校的规模。
放眼全市,新建校几乎清一色采用“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模式。
例如,刚刚开门迎新的北京八中四存校区,出道即定位为十二年一体化的顶级市重点;北京二中房山分校、八十中大兴未来学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铁二中也承办了魏善庄镇北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则是一所十二年建制的市属公办学校。
为啥一贯制学校火了?
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幼儿园入园人数减少了14.85%。未来几年小学在校生人数逐步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增速已从2020年的5.2%降至2025年的0.7%,预计2028年将出现首次负增长。
而另一边,随着人口洪峰逐渐后移,小学入学人数开始下降,初中人数逐年上升,小学学位空闲、初中学位紧张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因此,一贯制学校正逢其时。
它能通过弹性调整办学空间,做到既不浪费小学可能闲置的资源,又能弥补初中办学空间不足,从而有效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教育难题。
更关键的是,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
一贯制学校依托其连贯性,能够跳出学段间衔接不畅,学校也可以站在更高的知识体系上,依据学科内在逻辑整合小初内容,让知识衔接更自然。
正如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所言:“要着力应对周期性教育人口变化和本地人力、空间等资源有限的双重挑战,实现学校育人水平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小学教师“高升”或成新趋势
随着一贯制学校不断涌现,一场更深层次的教育资源重组正在悄然发生。
这一次,变革的核心正是“教师”。
在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校长马剑涛看来,学校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贯通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教师的贯通培养。
“我们将通过联合教研、互相听课、跨学段师徒结对等方式,打破学段壁垒,深化教师对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整体把握。我们鼓励教师转型为研究型、贯通型教育者,为学生的贯通培养赋能增效。”马剑涛说。
未来,跨学段任教或将成为新常态。
一贯制学校或者教育集团内的小学老师,有可能“高升”去教初中。
这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必然趋势。
当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小学教师队伍或将面临“缩编”,而让部分持有中学教资的小学教师转岗初中,就成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两全之策。
专家表示,未来中小学教师将会波浪起伏式地出现“富余”与“紧缺”。此时,重新调配现有师资,从小学遴选一部分教师补充进初中,确实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式。
当然,小学教师能否胜任初中教学,这对老师自身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类似数学等主科,学科知识难度和教学模式,在不同学段差别比较大,教师跨学段任教师需要解决能否适配的问题。
解决之道至少有两个。
一是严把教师招聘质量关。
近年来,北京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大幅提升。据中国基础教育报道,2021年至今,海淀区共招聘高校毕业生近2400人,硕士、博士占比达70%以上,小学也开始大规模引进研究生学历的老师。
高学历人才正大量进入小学,他们不仅夯实了基础教育,也为未来的跨段流动储备了核心力量。
二是推行“集团管校聘”,由教育集团牵头招聘,合理布局师资。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鼓励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趋势,即是在教育集团内首先形成小规模的“集团管校聘”。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所名校的教师招聘纷纷由教育集团统一实施。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集团内部教育资源优质流动,还能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育人特长,有助于让孩子见到更多的好课程、更多的好教师。
教师动起来,教育也就活起来。
好老师跟着生源需求走,孩子跟着好老师一路稳扎稳打——一贯制长周期培养和教师跨学段任教,这两招儿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真正实现了双赢。
教育集团正在下一盘大棋
当前,北京的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集团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除了扩大优质教育集团覆盖面以外,还更强调教育集团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说白了,就是集团内的小学、初中、高中不再“各自为政”,而是教育集团统一教研、统一师资、统一管理,形成小初高贯通培养链条,同时满足学生连续培养和教师跨学段流动的需求。
据了解,北京正在推进的新型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通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连续培养的链条,通过优化和调整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减少焦虑、减少重复性的劳动,并鼓励教师和校长推出连续培养的整体设计,使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应有的连续支撑效应。
而新型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举措之一,正是贯通式培养落地实施。它让教师、空间等资源像活水一样流动共享,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设起一条更顺畅、更系统的成长快车道。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择校北京、冰川思享、京教圈老罗、帝都小升初网、帝都九年等,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编辑和内容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陪你翻越“浪浪山”赢在新学年
开学季特别直播访谈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