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花了一堆钱,但是我现在身边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翔骁教育的自媒体学员大潘在vlog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现状。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呈现出一种既清醒又任性、既抠门又大方的矛盾特征。
![]()
为情绪价值一掷千金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关键词已从拥有转变成感受。翔骁教育的自媒体学员秦女士说,她们愿意为能带来快乐的事物买单,比如上千元的演唱会门票毫不含糊,几百元的手办说买就买,却不愿意支付十元邮费或买十几元的视频会员。这种情价比消费观追求情绪价值与价格的最大比值,看似理性,实则容易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
被圈层文化绑架的消费
年轻人特别是未成年人中,吃谷热潮正在蔓延。谷子泛指动漫、游戏等IP衍生的周边商品,如徽章、卡片、玩偶等。一些未成年人对购买谷子的痴迷超越了单纯爱好,省吃俭用把零花钱几乎全部投入在收集心仪角色周边商品上。这种消费行为往往被社群攀比与商家营销所驱动,限量周边价格甚至被炒至上万元。
![]()
盲目跟风与透支消费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年轻人渴望通过分享生活点滴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就像翔骁教育的另一位学员小孟一样,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活跃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中。当人生是旷野的口号刷屏朋友圈,当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社交货币,年轻人的消费行为难免被算法裹挟。一旦热爱沦为别人眼里的热爱,消费的自我表达便会变味,模糊了最初的本心。
从消费狂欢到价值虚无
我们消费的从来不是某件商品,而是那个被温柔接住的自己。然而当尖牙咬不破生活的难题,荧光棒照不亮前路的迷雾,这些为情绪买单的瞬间虽然能给紧绷的生活松弦,但却留不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最好的情绪价值,是你对生活的主动权。建立快乐预算,给欲望降温期,开发零成本快乐,才能让每一分投入都变成细水长流的愉悦,而不是钱花了却什么都没留下的虚无感。
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让物质真正服务于精神,让消费回归生活本身,这才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消费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