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来的项目经理是个严苛的人。每次会议,他总能挑出毛疵;每个方案,他都能找出漏洞。同事们在背后给他取外号叫“挑刺先生”,午餐时间成了对他的抱怨大会。只有老张从不参与,反而每次都会补充一句:“不过他上次提出的那个修改意见,确实让项目规避了大风险。”
老张是公司里的老员工,待了十五年,经历六任领导更迭。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笑了笑:“你看窗外那棵树,它经历的风雨越多,根系就越往深处扎。风雨不是树的敌人,而是让它站稳的伙伴。”
人生如行路,总会遇见让自己硌脚的石头。年轻时的选择很简单:踢开石头,或者气恼地坐在路边抱怨。后来才明白,真正的修行是把石头捡起来,铺成自己道路的一部分。
![]()
我的邻居王阿姨,有个让她操碎心的儿媳。两人生活习惯南辕北辙,育儿观念更是水火不容。但王阿姨从不与人抱怨,反而总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我们那套不一定就对。”出乎所有人意料,婆媳关系竟慢慢缓和。有一天我看到她儿媳主动挽着王阿姨的手臂散步,那亲昵不像装出来的。
我问王阿姨秘诀,她说:“改变别人是战争,调整自己是智慧。我把看不惯的看惯了,不是认输,是选择更重要的东西——家的和睦。”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中的斯多葛学派——他们区分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别人的言行、态度、选择,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唯一可控的,是我们自己的反应和心态。
![]()
职场中也是如此。李姐是我以前的同事,能力出众却多年未得晋升。每次提拔的都是她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她愤懑不平,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醒悟:“我不是输给了别人,是输给了自己的狭隘。”
她开始改变心态,学习那些被提拔者的长处,甚至主动向他们请教。三年后,她成为部门总监,在就职演讲中说:“曾经我以为别人不配坐在那个位置,后来明白,是那时的我还不配。”
把看不顺的人看顺,不是委屈求全,而是跳出自己的视角,从更高处看见全景。登山者不会抱怨山的存在,而是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最终将山踩在脚下。
![]()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想要改变不可改变之事的执念。就像一个人站在河边,愤怒于河水为何不倒流,而不是转身搭桥或造船。
培养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日常的修炼:当想要发怒时,先深呼吸十秒;当想要评判时,先尝试理解;当遇到不公时,专注于自己能改变的部分。
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不够,纠结的都是琐碎。当你站在山顶,眼中是云海日出,谁还会在意山脚下几块石头的摆放位置?
人生这场修行,说到底修的是心量。心量大了,事就小了;心量宽了,路就宽了。愿我们都能在看不惯的世界里,修得一份看惯的从容,在看不顺的人事中,练就一颗顺应的平常心。
![]()
最终,不是世界为我们改变,而是我们的眼界改变了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