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辛弃疾的诗词为线索,以其南归、出仕、贬谪、复出的人生节点为章节,细致勾勒出他四十年壮志未酬的悲愤人生。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南宋时期的官场生态史。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书中通过十九章内容,每个篇章以一句辛词点题,穿插仕途变迁示意图、历史书画插图(如《去国帖》),立体呈现辛弃疾在不同阶段的心境与抉择。
作者简介
远人,本名胡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著作30余部,涵盖小说、散文、评论、传记等多种体裁。曾获湖南省十大文艺图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金奖等。其传记作品《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广受好评,本书延续其文史结合、散文笔法的写作风格,兼具学术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双重特质。
编辑推荐
以词入史,以词证史:每首词背后都是一段人生转折,每次任职都是一次心境变迁。
文武双全的悲情英雄:不仅是词人,更是战略家、将领、政治家——却被时代辜负。
官场与文坛的双面镜:透过辛弃疾的交际网络,映射出南宋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风貌。
图文并茂,设计考究:内含16幅高清书画作品,篇章页附仕宦变迁示意图,阅读体验丰富。
内文抢先看
引言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上面这首《鹧鸪天》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二月所作,彼时辛弃疾已到六十三岁的生命暮年,第二次退居铅山也达八年之久。从该词题记“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可知,填词是因有客人来访。主客二人谈起往事,俱悲愤盈怀。辛弃疾回首自己驰骋沙场的抗金岁月,已是四十年前的旧事了。辛弃疾想起自己从北方南归时一腔热血,却不料屡遭弹劾,前后两次相加的贬居生活竟达十八年之久,一股壮志未酬之情难抑,遂挥毫写下该词。此时距天崩地裂的“靖康之变”(1127)已过去了整整七十五年,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也已苟延四帝,彼时陆游写下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句,堪称这七十多年最真实的写照。
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五月十一日的辛弃疾,是不折不扣的北宋遗民之后。“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个年号,其第一个年号为“建炎”,系其靖康二年(1127)五月登基时所改,前后四年。辛弃疾与客人所谈往事,无非七十余年来的天下事件。对以收疆复土为毕生之志的辛弃疾来说,没有哪件国事、天下事不与自己的人生跌宕息息相关。所以,能够想象,当辛弃疾填罢该词,眼前出现的既是自己起落沉浮的一生,还有南宋至此七十余年的沧桑变迁。
包括辛弃疾在内,至少三代宋人的命运,都得从那场“耻莫大焉”的“靖康之变”说起……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六十三岁那年,有客来访,谈起少年抗金往事,他挥笔写下这首《鹧鸪天》。四十年过去,壮志未酬,白发已生,唯有词句间仍藏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本书从“靖康之变”讲起,勾勒出辛弃疾作为“北归南渡”之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制作:凌小凡
初审:谢惠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