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国共两军之间最大规模决战即将在淮河和海河之间的广大区域展开。当天下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0纵抵达山东、江苏两省交界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渡河不远就是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前沿指挥部所在地——贾汪。为了迅速突破运河防线,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一行决定到前沿查看地形。
纵队司令看地形误入敌营
宋时轮是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的老资格,红军时期曾组建过游击队,先后担任红军第30军、第28军军长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八路军4纵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等职。刘培善也是位老红军,抗战时期长期在新四军中征战,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对枪林弹雨的前沿毫不畏惧。
但他们此次看地形走的实在太远,到傍晚时分竟然跑到北韩庄附近,这里是敌人的前哨阵地,驻扎着第3绥靖区第77军37师111团的1个营。幸好,走在前面负责探路的警卫人员久经沙场,非常警惕,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即开枪示警,宋时轮等人随即离开公路,在右侧的一片小坟包之间隐蔽起来。
对方营长直接告知地下党员身份
但他们等待了一会儿,却没有发现敌人的进攻,反倒是走在最前面的1个班长带着1名国民党军官跑了过来,从军衔上看竟然还是个少校。这位少校一见面就作了自我介绍:“我是地下党员王世江,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第3绥靖区77军37师111团3营营长,奉命接应贵军渡河。”
宋时轮等人松了一口气,随即问道:“你是和什么人联系的?”对方回答:“华东联络部杨斯德、孙秉超,他们昨天才从我这里过去,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命令,要我掌握好队伍,随时待命,准备起义,配合解放军渡河。”杨斯德时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孙秉超时任鲁中南军区前线办事处政工科副科长,不是中共地下党,不会知道两人的名字。
司令下令这个营立即带头起义
原来,国民党第3绥靖区实际上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西北军第29军改编而成,常年收到蒋介石嫡系中央军打压排挤,早已离心离德,其执掌兵权的两位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甚至早已秘密加入中共。1948年8月,杨斯德以陈毅司令员代表的身份,悄悄与何、张两位将军见面,请他们做好起义准备;10月22日,杨斯德在孙秉超陪同下再次前来联络,不久前刚刚返回。
宋、刘两位纵队首长这次看地形误入敌阵地,幸亏碰上了这位地下党员营长,随即问道:“你现在准备怎么办?”王营长立即回答:“杨斯德同志叫我待机行动。如果现在是起义的时机,请首长下命令!”宋时轮当机立断,让其率领全营带头起义,并通知第111团其他部队立即行动。
当时大战在即,华东野战军40万精锐从鲁南一带大举南下,第3绥靖区仅有3万人马,还被安排在最前沿当炮灰,官兵们早已人心惶惶。此刻得知有人已经起义,又有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副司令带头,立即纷纷响应,很快近23000人倒戈加入了人民阵营。华东野战军顺利通过运河防线,一刻不停的立即向敌老巢徐州城冲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