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苏州市园林绿化行业盆景师职业技能竞赛在虎丘景区花神苑举行。经过前期选拔,来自苏州大市范围的37名盆景技艺人才同场竞技,一展苏派盆景的技艺传承与创新活力。
实操比拼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摄
本次竞赛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旨在以技能比拼为载体,推动盆景技艺传承与行业人才培养。比赛采用“理论+实操”双重考核方式,综合评定选手成绩,确保结果公正、全面。
来自全市的盆景师同场竞技。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摄
上午进行的现场实操环节率先拉开战幕,盆景匠人们凝神聚力,他们熟练运用剪、扎、雕等传统技法,一盆盆构思精巧、造型雅致的盆景作品渐次成型。下午的理论考试环节,选手们沉着应答,从盆景历史文化、植物生理特性到养护管理技术,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参赛选手聚精会神地创作中。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摄
“我抽到了树材黑松,以传统手法打造,既追求向外舒展的灵动,也讲究端正稳重的整体观感。”来自拙政园的年轻选手翟天弈虽是首次参赛,手法却十分老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从小随家人逛园林、听历史、学养植,这份童年缘分让他选择了园林专业并投身盆景职业。另一旁,从业6年的张家港市盆景园艺协会秘书长杨海光正细心调整一盆瓜子黄杨的枝条走向。“苏派盆景讲究细节把控与整体观赏性的统一”,他边说边用手轻轻引导弱枝生长方向,“植物有顶端优势,枝条容易向上野蛮生长。我们需要通过盘扎和修剪技术,让整体过渡自然,最终通过持续养护塑造观赏性。”
颁奖仪式现场。通讯员 尤泽文/摄
据悉,本次竞赛评审团由行业资深专家组成,从材料基础、制作技术、艺术水平三大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以及优胜奖9名。
“不仅看基础材料处理难度,更关注选手对枝条、根部和结疤等细节的塑造能力;立意上要求主题明确,命名有创意;整体搭配则注重主次、虚实、聚散关系的把握。”裁判史佩元介绍,随着行业发展,“就树做树”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标准竞赛要求,布局新颖、构图优美、彰显个性的作品更受青睐。尽管本次比赛材料由选手抽签随机获取,但选手的技术实力与创意表达成为弥补素材差异、脱颖而出的关键。
(编辑:晚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