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袁哲飞先生为孔林根《硖石风》作序,忆二人相识渊源,细数孔林根深耕深甽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历程。序中既有对书稿里深甽风情、生活点滴的鲜活描摹,也藏着一位乡土写作者“留个念想” 的朴素初心,字间满是硖石门的风与望海茶的香。
![]()
序言
袁哲飞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我在当时的深甽区文化站工作,熟悉了许多人,也结识了一些朋友。熟悉深甽孔林根老师是在 2016 年 9 月。当时,县党史办、县志办从教育部门抽调了孔老师等来县里参加党史、县志编纂,我在县志办参与二轮《宁海县志》编纂工作,他任编辑,就这样,我们熟悉了。
孔林根,1957 年 11 月生,师范毕业,教育系统工作,长期在大里、深甽等初中任教并担任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宁海县 “终身学习之星”。他编著了《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清潭村》《走进传统文化之乡・深甽镇凭古揽胜》等书籍。后来,他还参加了《西店镇志》《深甽镇志》编修工作,为《上湖李氏》《宏山张氏》《孔家孔氏》修谱作序。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写作,还喜好下河钓鱼、上山挖笋。他用文艺浸润、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路径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锤炼塑造,陶冶了情操,就这样,我们更加熟悉了。
![]()
这一次,他要出一本书,发给我书稿,还嘱我写篇序言。我认真做了思考,觉得不好推脱,只得从命。炎热的夏天,在案头翻看他的书稿,室内的空气不知不觉间变得清新起来,同时还带来了一丝丝凉意。慢慢地我感觉到了,原来书稿的字里行间都吹着深甽硖石门的风。《亲情绵绵》《深情感悟》《往事悠悠》《劳作休闲》《名胜古迹》《风俗传说》等篇章如一阵阵硖石风,带来了《娘》《父亲》《独处》《散步》《青山如画夕阳好》《深甽老街》《温泉秋韵》《大美龙宫》《清茶飘香马岙村》《龙腾飞瀑》等等美文,读后就像喝了春日里的望海新茶,沁人心脾。
“我最大的爱好是挖笋、拗笋。业余生活可以说半年在山上,半年在水边。立冬过后,大年的毛竹山上就可以寻找冬笋。我眼睛尖,脚步快,不一会,总能找到几棵,收获的不只是笋,更是心情。冬笋炒肉、滚咸菜、炒年糕等,味道特别鲜美。奢侈的时候,冬笋和咸齑菜烤菜株,又是一种口福之享。” 钓鱼是一项考验意志、耐心、体力的运动,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不怕热,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饥,不怕渴,不怕水远山高,还不怕蚊叮虫咬,不怕老婆唠叨,不怕旁人哂笑。写作要源于生活,这些就是作者孔林根活生生的火热生活的写照。
孔林根在准备出书前曾多次同我讲:“我想出本书,没有其他目的,就是留个念想。” 多么朴素的情感!其实,作者出版这本书并不单纯是他个人的事。孔林根的这本书,属于深甽,是深甽镇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属于宁海县作家协会,是作协会员的贡献。相信,助力 “三农” 发展、乡村振兴的乡村生活和农村题材这类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会越来越多,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
是为序。
(作者系宁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原文广局正局级退休干部,二轮《宁海县志》主编)
孔林根老师主讲的视频——孔家村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文章:袁哲飞
□ 出处:《硖石风》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