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利德曼)
转自:利德曼
![]()
01
背景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影响中型动脉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冠状动脉易受累。在其并发症中,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未治疗病例的发生率为15%至20%。川崎病现已成为全球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然而,IVIG耐药性仍是一个关键挑战,因其与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
02
目的
鉴于川崎病可能导致长期心血管并发症,了解sST2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可能为了解疾病严重程度、IVIG耐药风险和多器官损伤MOD等全身受累提供重要见解。
02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87例被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根据心肌损伤(MD)、冠状动脉病变(CAL)、多器官受累(MOD;≥3个器官)和/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耐药KD(IVIG-RKD)将患者分为亚组。测量各组血清 sST2 水平及全血细胞计数,炎症标志物以及心脏生物标志物等。
1、心肌损伤(MD)A组-MD存在(n=17)B组-MD缺席(n=270);
2、冠状动脉病变(CAL)C组-CAL存在(n=48)D组-CAL不存在(n=239);
3、多器官损伤(MOD)E组—≥3个器官受累(n=58)F组—<3个器官受累(n=229);
4、耐IVIGKD(IVIG-RKD)G组—IVIG-RKD存在(n=24)H组—IVIG-RKD不存在(n=263)。
03
结果
1、在MD、CAL、MOD和IVIG-RKD组中,sST2水平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
![]()
2、sST2和IL-6升高以及血红蛋白HB降低是川崎病儿童多器官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IL-6和HB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5、0.728和0.756。当这三个标记物组合在一起时,AUC增加到0.823,表明预测性能有所提高。sST2预测MOD的最佳临界值为51.264ng/mL。
![]()
3、sST2和HB被确定为IVIG-R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和HB的AUC分别为0.760和0.783。合并后,AUC增加到0.835,显示出预测性能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程中sST2的升高早于HB的下降。sST2预测IVIG-RKD的最佳临界值被确定为43.412ng/mL。
![]()
4、在急性期患者中,4例sST2水平>200ng/mL,均被归类为IVIG-RKD和MOD;其中3例发展为冠状动脉瘤(CAA)。
病例1:八脏受累、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10天后恢复)、无菌性脑膜炎(3个月内恢复)。病例2:六脏受累、白血病样反应(3周内恢复)、中期CAA(2年内消退)。
病例3:持续发热(>3周),六脏受累,巨型CAA(2年后消退)。
病例4:发热22天,七脏器受累,持续大CAA(持续随访至2025年4月)。
川崎病患者的持续性CAA 会带来长期风险,出现广泛的心肌纤维化。因此,sST2 的长期监测可能为心脏重塑提供预后洞察,并指导急性期后护理。
04
结论
川崎病(KD)急性期血清ST2(sST2)水平升高与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抵抗、冠状动脉受累、多器官损伤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sST2可能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重症或非典型KD病例,指导及时且积极的干预措施。其与肾功能独立且早期升高的特点,使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标志物如NT-pro BNP。
05
临床意义
对持续性冠状动脉瘤(CAA)且sST2水平升高的KD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可能为疾病进展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参考文献:Yang Z, Xu Y, Chu Y, Li J, Wang H. The Significance of Elevated sST2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Children (Basel). 2025 Jun 30;12(7):868.
内容整理:北京利德曼市场拓展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