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中国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家得主,很多人视他为“偶像”,他读过的书、欣赏过的字画,其他人也想一睹为快。莫言不仅写作,对书法也颇感兴趣,他曾对一位书法家大夸特夸、极为推崇,此人就是他的高密老乡张其凤。
莫言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的书法有深湛之功,有精雅之美,同时又不乏粗砺莽荡之气,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很大的气象。”正因为有莫言的“力挺”,张其凤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字不仅是拍卖场的宠儿,个人、企业、机构前来求字者也是络绎不绝。
2019年时,高密市还特地为他设立了张其凤书法艺术馆,与莫言文学馆毗邻,如今已经是高密的文化地标,被称为当地的文化“双子星”。张其凤科班出身,曾在山东师大、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书法系就读,博士文凭。
他五体皆能,尤其在草书、大字上造诣极深,取法古人又推陈出新,一般人还真看不太懂。首先,他的小楷继承钟繇《荐季直表》的古朴意趣,单字不足一厘米,横画起笔逆势切入,收笔回锋含蓄,润笔处墨韵沁纸三分。
行书作品中锋行笔中暗含篆隶绞转意趣,起笔多采用逆势切入、中锋铺毫动作,转折处摒弃简单提按,通过腕部运动实现“折钗股”效果。这种笔法处理,将赵孟頫的“中和”与王铎的“动荡”熔铸一炉。
结字虚实相生,隶书将《张迁碑》的方整与《石门颂》的开张结合,又有倾斜、高低错落、枯笔的处理,更加苍劲有内涵,比机械对称更具张力。作为刘墉研究专家,他在创作中融入清代碑学资源
张其凤的墨法实践,突破传统文人“墨分五色”的窠臼,形成独特的视觉语汇:起笔浓墨,行至中段水分渐枯,笔锋在生宣上摩擦产生颗粒感,使平面书法产生听觉维度的感染力。除了书法创作,张其凤在书法研究上也有成就,他系统梳理了清代帖学向碑学转型的内在逻辑,完成著作《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
在教学中,他培养出14位在全国展赛中获奖的弟子,其教学成果展“翰墨时音”中,学生作品既保留 “中锋用笔”的传统基因,又呈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跨媒介探索,体现出学院书法教育的前沿性。
当代书家吕先景认为,张其凤确立并实践书法“两面神”理论,其书法线条至柔至刚,极具张力,并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线条潇洒飘逸而又刚劲沉稳,字迹所迸发出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