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29日电 (记者 苗阳)8月29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武国庆就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内蒙古防沙治沙作详细介绍。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60%以上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任务在内蒙古,面对艰巨繁重的治理任务,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成为防沙治沙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始终将科技支撑摆在生态安全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三北”工程注入强大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高位统筹部署,强化战略引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科技支撑作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核心抓手,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三北”工程科技支撑工作,聚焦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瓶颈,统筹推进沙化土地治理、耐旱物种培育、生态系统修复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工程深度融合。
二是突破关键技术,攻坚工程难题。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投入财政资金1.06亿元,以“揭榜挂帅”方式启动15项科技创新重大示范项目,联合7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组织2000余名专家开展协同攻关。在三大标志性战役片区同步建设20万亩科技示范区,集成示范流动沙丘固定、节水灌溉、智能装备应用等核心技术,实现科研与工程“同频共振”。
三是加速成果转化,赋能产业民生。依托中央及自治区林草科技推广资金,实施成果转化项目50余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60余项,示范面积3万余亩,辐射带动5万多亩。推广“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特色林果种质创新科技小院,实现了沙漠增绿、群众增收“双赢”。
四是推广机械治沙,提升治理效能。通过现场演示、装备目录发布、供需对接等方式,推广沙障铺设机、灌木平茬机等6大类30余种机械装备6700余台(套),机械治沙应用覆盖率达54%。制定《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等70余项地方标准,推动建立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等高质量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防沙治沙标准化基础。
五是夯实种质根基,保障种苗供给。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全面构建起原地、异地、设施三位一体的种质资源保护格局,保存林草种质资源4万余份;年均培育乡土苗木12亿株、草种800万公斤,为“三北”工程提供优质种苗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