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11月18日电 (记者张齐)11月18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会上,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都首明围绕挖掘森林资源潜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方面进行了介绍。
都首明介绍,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全市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为开发利用森林动植物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哈尔滨市技术成熟、可开发利用的森林食物类动植物、微生物已达120余种。
“十四五”以来,哈尔滨市围绕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目标任务,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系统推进森林食物产业扩面、增量、提质。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出台《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把林菌、林药、林禽、林水等作为森林食物发展的主攻方向,统筹规划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中打造尚志黑木耳、通河大果榛子、五常林下参、依兰刺五加等一批特色森林食物产业集群。二是深化林权改革。进一步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推行“三权分置”,鼓励集体林地通过承包、租赁、抵押、转让等形式流转,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绿色产业。三是优化管理服务。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落实国家和省级林地使用政策,支持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林间空地及林缘地带等土地,有序发展林下经济;组织开展森林认证,建立森林食物溯源机制,加强质量监管,推动全市15个国有林场、20余家涉林企业通过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非木制林产品等三类认证,认证产品达50余种;推行“九珍十八品”省域公用品牌应用及相关标准体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森林食物产量与品质。
“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市森林食物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70万亩,培育各类涉林经营主体2000余家,年产值由2021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5亿元。其中,哈尔滨市27家涉林企业的33款产品被纳入“九珍十八品”品牌体系。二是产品结构日趋多元。以绿色化生产为导向,突出“森林味”特色,重点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菜、林蜂、林水等森林食物产业,产品种类多达40余种。其中,黑木耳产业优势凸显,年产量3.5亿袋、产值10.5亿元,产量、产值和市场交易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富民效应日益凸显。全市国有林区周边,从事林下经济、山产品采集的农户达10余万人,带动林农年人均涉林增收3600元以上。发展森林食物,既做大了森林“粮库”,又充实了森林“钱库”,拓宽林农增收新路径。
下一步,哈尔滨市林草部门将继续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创新“向森林要食物”的资源利用新机制,着力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推动更多优质“森林味道”走向百姓餐桌,助力森林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