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的快餐,永远围满了男人;二十块的奶茶店,却总是女人们在排队。”不是女人更富有,而是男人肩上扛着一个家——那份担子,重得藏在柴米油盐里,也刻在世代传承的骨血中。
世人常说现代人寿命绵长,却少有人细想:男性平均寿命往往比女性短上十年。女人们能捧着鲜花笑对节日,可太多男人一生收到的第一束花,或许要等到自己的葬礼。他们拼命赚来的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不足十分之一;一年到头,女人的节日数之不尽,属于男人的庆贺却屈指可数。全世界都在教男人如何爱女人,可谁又教过世人,该如何疼惜那些默默扛事的男人?
男人的责任,从不是一句空话。他们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无论多苦多难都得咬牙撑着——我幼时见过煤矿工人累到吐血,却从没人后退半步,只因身后妻儿老小的生计,全系在他们肩上。
我生长在湖南一个同姓宗族的村庄,祖上是古代千户长,堪比如今的戍边团长,传下“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祖训。儿时的夜晚,常能听见老人敲着铜锣呼喊:“有外敌入侵,每家派男丁到演武场集合!”父亲上夜班时,我便拖着一把钩刀,跟着叔伯兄弟们冲锋,替家里扛起这份责任。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每次回村,总能看见村口老井边坐着几位伯母——村里的男人大多活至八十来岁,女人却常能寿至九旬。回村的缘由,多是族中长者离世,无论在外身份如何,我们这些男丁都会赶回来,履行与生俱来的使命。我常守在祠堂厨房掌勺,或是陪亲戚聊天叙旧;待宗亲们拜别逝者后,男丁们便合力将棺材扛到演武场,子女跪着送别,我们则用大杠将棺材捆牢。
“了”旗是此时最郑重的象征——它意味着逝者子女皆已成家,一生大事了结,再无遗憾。三声铳响后,族长一声“起棺”,男丁们齐声“吼”着抬起棺材,旁人迅速抽走条凳,随即全体护棺冲锋。无论上山过桥,脚步从不停歇;主杠者疲倦了,换杠也在冲锋中完成,直到抵达下葬地才肯停下。
这就是一个男人最平凡的一生:前半生扛着家的生计,后半生守着族的传承,从少年执刀护村,到中年护棺送亲,把责任融进每一次咬牙坚持里,也刻进世代不改的仪式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