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内壁防腐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次烟囱内壁防腐施工针对已完成安全检测的砖烟囱(参考此前安全检测方案,需结合烟囱实际安全等级调整施工细节),旨在解决烟囱运行过程中,高温、高腐蚀性烟气对内壁砖砌体及内衬的侵蚀问题,延长烟囱使用寿命,避免因内壁腐蚀导致的结构损坏、烟气泄漏等安全隐患。
(一)工程基本参数
- 烟囱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 50m/80m],内壁直径:底部 [X] m - 顶部 [Y] m(随高度呈渐变坡度)。
- 内壁结构:砖砌体筒壁 + 内衬(原内衬材质如黏土砖 / 耐酸砖,若存在破损需先修复),烟气温度:正常运行 [120-200℃](高温工况需特殊标注),烟气成分:含 [SO₂/Cl⁻/NOₓ等腐蚀性介质,需结合检测报告明确浓度]。
- 施工范围:从烟囱底部烟气进口段至顶部排烟口,覆盖整个内壁接触面,包括内衬接缝、筒壁与内衬连接节点等易腐蚀部位。
(二)施工目标
- 防腐层附着力:≥5MPa(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无空鼓、脱落、开裂现象。
- 防腐层耐腐蚀性:在设计烟气工况下,确保 5 年内无明显腐蚀、老化,10 年使用寿命内性能衰减不超过 20%。
- 施工安全:零安全事故,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环节符合国家及行业安全标准。
二、施工依据
-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 50046-2018)
- 《烟囱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078-2008)
-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24-2018)
- 烟囱内壁防腐材料技术说明书(如玻璃鳞片胶泥、耐酸砖、防腐涂料等)
- 此前烟囱安全检测报告(明确内壁腐蚀程度、内衬破损情况等基础数据)
- 业主方技术要求及相关设计文件
三、施工前准备
(一)资料与技术准备
- 收集烟囱原始设计图纸(重点关注内壁结构、内衬做法)、安全检测报告、过往维修记录,明确内壁腐蚀区域分布(如底部烟气进口段腐蚀最严重,需重点加强)。
- 组织施工团队进行技术交底,讲解施工方案、防腐材料特性(如玻璃鳞片胶泥的配比要求、固化时间)、施工难点(如高空作业平台操作、圆弧面防腐层平整度控制)及质量标准,确保每位施工人员熟悉流程。
- 编制专项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环节工期(如基层处理 7 天、防腐层施工 10 天、验收 3 天),预留天气影响、材料进场延误等缓冲时间。
(二)材料准备
1. 防腐材料选择(根据烟气工况匹配)
烟气工况
推荐防腐材料
材料特性
适用部位
中低温(≤180℃)、中腐蚀
玻璃鳞片胶泥(乙烯基酯型)
附着力强、耐酸耐碱、热膨胀系数与砖砌体接近
全内壁,尤其接缝处
高温(180-300℃)、高腐蚀
耐酸砖 + 耐酸胶泥(硅质胶泥)
耐高温、抗冲刷,物理强度高
烟气进口段、高温区段
局部修补、边角部位
防腐涂料(聚脲弹性体涂料)
施工便捷、柔韧性好,可适应微小变形
内衬破损修补、节点密封
- 材料进场检验:每批次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现场抽样送检(如玻璃鳞片胶泥的固含量、耐酸砖的吸水率),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 辅助材料准备:砂纸(80 目 / 120 目,用于基层打磨)、粘结剂(与防腐材料匹配)、密封胶(用于缝隙填充)、脱模剂(若使用模板)、养护材料(如保湿膜,用于胶泥固化养护)。
(三)人员与设备准备
- 人员配置
- 管理人员:项目经理 1 名(持一级建造师证)、技术负责人 1 名(5 年以上防腐施工经验)、安全员 2 名(持高空作业安全证书)。
- 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工 6-8 名(持特种作业证)、防腐技工 4-5 名(熟悉胶泥涂抹、耐酸砖铺贴)、普工 3-4 名(负责材料搬运、基层清理)。
- 设备准备
- 高空作业设备:电动吊篮(每台载重≥200kg,配备双重制动系统)、爬梯(经安全检测,增设防滑踏板)、卷扬机(用于材料垂直运输)。
- 施工设备:角磨机(带钢丝刷,用于基层除锈除垢)、高压水枪(压力≥8MPa,清理内壁积灰)、胶泥搅拌机(电动,确保配比均匀)、抹子(橡胶抹子 / 钢抹子,用于胶泥施工)、砖切割机(用于耐酸砖裁切)。
- 检测设备:拉拔仪(检测防腐层附着力)、厚度检测仪(检测胶泥厚度)、电火花检测仪(检测防腐层针孔,电压≥15kV)、湿度计(监测施工环境湿度,要求≤85%)。
- 安全设备:安全帽、双钩安全带、防滑鞋、防尘口罩、防毒面具(接触挥发性材料时使用)、灭火器(干粉 / 二氧化碳型,不少于 5 具)、临时照明(防爆灯具)。
(四)现场准备
- 烟囱停机与隔离:提前与业主沟通,停止烟囱运行,关闭烟气进出口阀门,使用盲板密封,通过通风机(风量≥500m³/h)对烟囱内部通风 24 小时,检测内部有毒气体浓度(如 CO≤30mg/m³)、氧气含量(≥19.5%),达标后方可施工。
- 场地清理:清理烟囱底部及周边场地,移除障碍物,设置安全警示区(半径≥烟囱高度的 1.2 倍),悬挂 “高空作业,禁止入内” 标识,配备临时配电箱(防雨、接地保护)。
- 高空设备安装:在烟囱顶部安装吊篮轨道,固定卷扬机,调试吊篮升降系统,确保运行平稳;检查爬梯连接处是否牢固,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加固,铺设安全绳(从顶部到底部,供施工人员挂安全带)。
- 内壁预处理:使用高压水枪清理内壁积灰、油污,对顽固污渍(如焦油)采用专用清洗剂擦拭;若内壁有明显裂缝(参考安全检测报告),先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浆修补,待固化后再进行基层处理。
四、主要施工流程与操作要点
(一)基层处理(关键工序,直接影响防腐层附着力)
- 表面清理
- 机械清理:用角磨机(带钢丝刷)打磨内壁砖砌体及内衬表面,去除浮锈、疏松砂浆层,露出坚实基层;对耐酸砖内衬,重点清理接缝处的旧胶泥残留。
- 化学清理:若存在酸性结垢,采用 5% 碳酸钠溶液喷洒中和,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基层 pH 值在 6-8 之间(用 pH 试纸检测)。
- 平整度处理
- 用 2m 靠尺检查基层平整度,偏差≤5mm;对凸起部位打磨平整,凹陷部位(深度>3mm)用修补砂浆(与基层材质匹配)填充,养护 72 小时至强度达标。
- 干燥处理
- 基层含水率需≤6%(用含水率检测仪检测),若潮湿,采用热风机(温度≤60℃,避免损伤基层)烘干,或自然通风 3-5 天,确保基层干燥。
(二)防腐层施工(分材料类型操作)
1. 玻璃鳞片胶泥施工(以乙烯基酯型为例)
- 胶泥配制
- 按材料说明书配比(如胶泥:固化剂:促进剂 = 100:2:1),在搅拌桶内先加入胶泥,再缓慢加入固化剂、促进剂,用电动搅拌机搅拌 3-5 分钟,直至颜色均匀、无颗粒,搅拌好的胶泥需在 30 分钟内用完(避免固化)。
- 涂抹施工
- 第一遍(底涂):用抹子均匀涂抹胶泥,厚度 1-1.5mm,确保覆盖基层所有孔隙,静置 2 小时至表干,检查是否有针孔,若有则用胶泥补平。
- 第二遍(中涂):待底涂固化后(约 24 小时),涂抹中涂胶泥,厚度 2-3mm,涂抹时沿烟囱圆周方向推进,避免产生气泡;每涂抹 1m²,用湿膜厚度计检测厚度,确保均匀。
- 第三遍(面涂):中涂固化后(约 24 小时),涂抹面涂胶泥,厚度 1-1.5mm,表面收光压实,使防腐层整体厚度达到 4-6mm(设计要求)。
- 固化养护
- 常温(20-25℃)下,胶泥固化需 7 天;若温度低于 15℃,需覆盖保湿膜,延长养护时间至 10 天;养护期间禁止碰撞、淋雨,避免明火靠近。
2. 耐酸砖铺贴施工(高温高腐蚀区段)
- 砖体预处理
- 耐酸砖进场后,浸泡在清水中 24 小时(直至不冒泡),取出后晾干表面水分,避免铺贴时砖体吸收胶泥水分导致空鼓。
- 胶泥涂抹与铺贴
- 基层涂刷界面剂(与耐酸胶泥匹配),静置 10 分钟至表干;在砖背面及基层对应位置均匀涂抹耐酸胶泥(厚度 3-5mm),胶泥饱满度≥95%。
- 铺贴时从下往上、沿圆周方向错缝排列(错缝宽度≥1/3 砖长),用橡皮锤轻敲砖体,确保与基层贴合紧密,砖缝宽度控制在 2-3mm;每铺贴 5 块砖,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偏差≤2mm。
- 砖缝处理
- 铺贴完成 24 小时后,清理砖缝内多余胶泥,用专用填缝胶泥(与铺贴胶泥同材质)填充,填缝时压实,表面与砖面平齐,避免出现缝隙。
3. 节点密封处理(易渗漏部位重点加强)
- 内衬与筒壁连接节点:在节点处涂抹 2 层防腐涂料(宽度≥100mm),再粘贴玻璃纤维布(浸透胶泥),形成加强层,厚度比周边防腐层厚 2mm。
- 烟气进口段阴阳角:将耐酸砖切成 45° 斜角,铺贴时形成圆弧过渡(半径≥50mm),砖缝用胶泥填满,表面再涂抹一层胶泥,增强抗冲刷能力。
- 爬梯穿壁部位:在爬梯与内壁接触处,先缠绕密封胶带,再涂抹防腐胶泥,形成密封环,确保无烟气泄漏通道。
(三)质量验收
- 外观验收
- 防腐层表面平整、光滑,无空鼓、脱落、开裂、针孔等缺陷;耐酸砖铺贴整齐,砖缝均匀,填缝饱满,无松动现象。
- 用目测结合手摸检查,对局部缺陷(如小针孔),用胶泥修补后重新验收。
- 厚度验收
- 玻璃鳞片胶泥:每 10m² 选取 3 个测点,用厚度检测仪测量,最小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 90%(如设计 5mm,最小≥4.5mm),平均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 耐酸砖:用卡尺测量砖体厚度及胶泥层厚度,确保总厚度符合设计(如砖厚 20mm + 胶泥厚 5mm,总厚 25mm)。
- 性能检测
- 附着力检测:用拉拔仪在防腐层上随机选取 5 个测点,测试附着力,平均值≥5MPa,单个测点不低于 4MPa。
- 针孔检测:用电火花检测仪(电压 15-20kV)沿防腐层表面缓慢移动(速度≤50mm/s),无火花产生即为合格;若有针孔,标记后用胶泥修补,重新检测。
- 耐腐蚀性检测(抽样):截取防腐层样品,浸泡在与烟气成分一致的腐蚀溶液中(温度与运行工况相同),72 小时后观察无明显腐蚀、变色,重量损失≤1%。
- 验收记录
- 整理外观检查记录、厚度检测报告、性能检测数据,形成《烟囱内壁防腐施工验收报告》,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共同签字确认,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安全保障措施
(一)高空作业安全
-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双钩安全带,其中一个挂钩挂在固定安全绳上,另一个挂钩挂在作业平台上,严禁单人作业,平台上作业人数不超过 2 人,载重不超过额定值。
- 吊篮使用前,检查制动系统、钢丝绳磨损情况(磨损量≤10%)、悬挂装置牢固性,每天作业前进行空载试运行(升降 3 次,检查是否平稳);若遇大风(风力≥6 级)、雨雪天气,立即停止高空作业,固定吊篮。
- 材料垂直运输时,使用专用料桶(加盖密封),严禁超载;料桶上升过程中,下方禁止站人,设置专人指挥,避免料桶碰撞烟囱内壁。
(二)动火作业安全
- 烟囱内部动火(如切割耐酸砖)前,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清理作业点周边易燃物(如残留防腐材料),配备灭火器、防火毯,设置专人监护,动火结束后检查无余火方可离开。
- 使用防爆灯具照明,电线采用绝缘电缆,架空铺设(避免与金属构件摩擦),临时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
(三)人员安全防护
- 施工人员进入烟囱前,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时穿戴防尘口罩、防毒面具(接触胶泥、涂料时),避免吸入挥发性气体。
- 烟囱内部设置通风机,保持空气流通,每 2 小时检测一次内部空气质量(有毒气体、氧气含量),若指标异常,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 配备急救箱(含止血药、绷带、骨折固定夹板等),现场安全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若发生高空坠落、中毒等事故,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预案,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保护事故现场。
(四)现场管理安全
- 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重点检查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用电安全,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严禁违章作业。
- 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 8 小时;施工现场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每月 1 次,包括高空救援、火灾应急),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六、工期与维护保障
(一)工期控制
- 总工期:根据烟囱高度、施工范围,预计 20-30 天(以 50m 烟囱为例,基层处理 7 天,防腐施工 12 天,验收 3 天),若遇特殊情况(如材料延误、天气影响),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确保按期完工。
- 工期保障:提前采购材料,确保供应充足;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交叉作业冲突;配备备用设备(如备用吊篮),若设备故障,立即更换,减少工期延误。
(二)后期维护
- 投入运行后,每半年对烟囱内壁防腐层进行一次外观检查(通过内窥镜观察),检查是否有空鼓、脱落、裂缝,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 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测(附着力、针孔检测),若防腐层性能衰减超过 20%,制定翻新计划,避免腐蚀加剧。
- 建立《烟囱内壁防腐维护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维护情况,结合烟气运行参数(温度、成分变化),调整维护周期,延长防腐层使用寿命。
七、应急预案
- 高空坠落事故:立即停止作业,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区域,检查是否有骨折、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固定,拨打 120;同时保护事故现场,分析坠落原因,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 防腐层大面积空鼓脱落:停止施工,拆除空鼓部位防腐层,重新处理基层(检查是否干燥、平整),按原施工工艺重新铺贴,加强质量检测,确保后续施工无类似问题。
- 中毒事故: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至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若出现昏迷,进行人工呼吸,拨打 120;检测烟囱内部有毒气体来源,采取通风、中和等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