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CCTV4栏目《今日亚洲》播出的纪录片系列《砺剑荣光》的收官之作,聚焦中国自主研发的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
从最早的东风-5到如今先进的东风-41,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科技突破的象征,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它们承载着中国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历程,也代表着维护和平的重要底牌。
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
能战,方能止战。
![]()
东风-5的历史性突破
![]()
1980年5月1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高大的白色导弹静静矗立在北工位发射台上,仿佛一柄利剑直指苍穹。这正是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的全程试射弹。
伴随着震耳的轰鸣声,导弹缓缓腾空而起,划破长空飞向遥远的南太平洋。片刻之后,它精准落入预定海域,标志着中国首次成功掌握洲际核打击技术,迈出了战略核力量建设的重要一步。
![]()
东风-5全长32.6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83吨,采用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从井式发射平台发射,携带当量300至400万吨的核弹头。
![]()
![]()
从液体到固体
![]()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
东风系列不断演进
展现出跨越式的技术突破
东风-5B:2015年阅兵式亮相,具备分导式多弹头能力,突防性能和毁伤威力显著提升,是东风-5家族的重要升级版。
![]()
东风-31甲改:2017年首次公开亮相,成为中国第二代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具备机动发射、快速部署的能力,大幅提升了战时生存性。
![]()
东风-41: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压轴登场,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这款导弹采用储运发一体化设计,能够在公路、雪地、戈壁甚至篮球场等环境下机动发射,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心”的战略打击能力,被誉为中国核力量的“杀手锏”。

东风-41在机动性和隐蔽性上的表现堪称世界一流。即便敌方有高精度侦察卫星,也难以追踪锁定。这让中国的核威慑能力跃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军事观察员魏东旭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中国洲际导弹在打击精度、突防能力和指挥控制方面不断提升。
东风 -41导弹发射车不仅仅是一台运输工具,更是一座“移动发射阵地”。它采用红外夜视驾驶系统、红外抑制轮胎和全方位摄像辅助驾驶等技术,驾驶员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精准操控。轮胎盖可通过强排风降低红外特征,从而减少被敌方侦察设备探测到的几率。
![]()
![]()
战略威慑的坚实后盾
![]()
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并非为了挑衅,而是为了构筑和平防线。2024年9月25日,中国火箭军再次成功发射一枚携带模拟弹头的洲际导弹,准确命中太平洋预定区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力量的可靠性和现代化水平。
央视援引魏东旭的解读称,“核威慑的关键在于‘可信性’,而东风-41的高生存力和快速部署能力正是这种可信威慑的核心。战略平衡,是维护和平的基础。”
随着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洲际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中国导弹将在三方面继续突破:
01
更高精度
通过先进制导和导航系统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准打击;
02
更强突防能力
采用多弹头、机动弹道和高超音速技术
应对复杂的防御体系;
03
更高智能化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减少人员参与
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东风系列洲际导弹不仅是国家战略安全的象征,更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从1980年的“倚天长剑”东风-5,到今天智能化的东风-41,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编辑/云苓
审核/老虎
订购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