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为“光辉”Mk1A原型机首飞剪彩时,纳西克机场的欢呼声掩盖了一个残酷现实:这场号称“印度制造”的阅兵式,核心部件竟全靠美国心脏供血。就在同一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与美国通用电气签署了113台F404发动机的采购合同,价值10亿美元的订单被包装成“战略自主里程碑”,但翻开账本才发现——2021年订购的99台同款发动机,四年间只到货4台。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战机组装流水线上的“鬼城”
印度空军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机荒。随着最后一批米格-21退役,现役战斗机中队骤减至29个,距离法定最低战备标准42个越来越远。为填补窟窿,新德里上演了魔幻操作:2021年订购的83架“光辉”尚未交付,今年9月又追加97架订单,总价74亿美元的合同墨迹未干,却发现发动机库存只够组装4架战机。通用电气承诺的“年供20台”如同空头支票,按此速度,完成旧订单要等到2026年,而新合同排期已延至2032年。
这种“先订飞机再找发动机”的荒诞逻辑,暴露出印度军工体系的致命缺陷。美国奥尔巴尼大学学者克莱伊一针见血:“光辉”战机机体完全按照F404发动机设计,临时换装等于推倒重来。更讽刺的是,印度国防部宣称要借发动机技术转让实现自主,但美国提供的只是“维修手册”而非核心技术。正如19世纪普鲁士战略家克劳塞维茨的警告:把愿望当作现实,是战略的最大陷阱。
![]()
image
中巴联队划出的“死亡半径”
当印度为凑齐战机数量焦头烂额时,巴基斯坦空军已悄然完成战力跃升。枭龙Block3战机搭载的中国产霹雳-15导弹,射程突破200公里,形成对印度“光辉”战机阿斯特拉导弹(80-110公里)的碾压优势。香港《南华早报》直言:这种代差意味着印度战机还未进入发射位置,就已被雷达锁定。即便印度拥有法制阵风等先进机型,但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与歼-10C已形成数量与技术双重压制。
印度海军退役准将巴斯卡尔承认,发动机困局只是表象,更深层危机在于军工体系的支离破碎。光辉项目拖延40年耗资超70亿美元,至今仍依赖进口雷达、弹射座椅等关键部件。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博马坎蒂的比喻尤为辛辣:这就像用黄金打造水龙头,却连不上自来水管——印度所谓“国产战机”,不过是全球零件的拼装秀场。
![]()
image
2034年交付清单上的“空中楼阁”
HAL宣称到2034年将交付180架“光辉”,但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其第三条生产线揭幕时,前两条的产能尚不足设计标准一半。更荒诞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将交付延迟归咎于“疫情供应链中断”,却对同期向韩国、澳大利亚准时交付同款发动机的事实避而不谈。印度《经济时报》披露,由于缺乏发动机,已服役的40架“光辉”中,有12架长期处于“器官捐献”状态——拆解零件维持其他战机运转。
这场百亿发动机采购狂欢,恰如孟买的贫民窟与摩天大楼同框——光鲜的合同签字照背后,是印度空军拿着2032年的交货单,面对2024年的空中防线。当新德里还在计算要买多少台美国心脏时,伊斯兰堡的雷达屏幕上,中国导弹划出的死亡半径正在持续扩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