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信息化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原则,同时集成了可升降移动实验平台、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呼吸系统、测温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录播系统。帮助科研工作者获取更客观、的实验数据,是研究人员、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一体信息化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到各种生物机体内或离体器官中探测到的生物电信号以及张力、压力、温度等生物非电信号的波形,从而对生物肌体在不同的生理或药理实验条件下所发生的机能变化加以记录与分析。
一、测试方法
系统初始化与参数校准
连接电源并检查电压稳定性,启动系统后需进行传感器校准(如血压换能器定标、张力传感器零点校正)。
根据实验对象(兔/蛙等)设置采样率(1000kHz)、增益(1–1000倍)及滤波参数(0.3Hz–20kHz)。
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
同步连接生物电信号(如心电、肌电)与非电信号(张力、压力)传感器,通过16位A/D转换芯片实现高速采样,观察波形稳定性。
测试呼吸系统联动功能,验证潮气量(0.2–100ml)与吸呼比(1:9至9:1)调节的准确性。
数据验证与分析
使用标准信号源(如方波、正弦波)验证系统精度,对比实测波形与理论值偏差≤5%。
通过内置药理分析工具(如PA2计算)量化药剂量效应,检查数据导出功能(云平台/SD卡兼容性)。
二、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开机状态下禁止拔插连线,避免信号中断或硬件损坏。
动物实验时需确保麻醉深度(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并定时检查传感器连接(如动脉导管无气泡)。
环境与维护
保持实验环境温湿度稳定(22±2℃、50±10%),防止静电干扰信号采集。
实验后清洁消毒传感器(如电极片、血压换能器),更换一次性部件(如过滤器)。
应急处理
突发断电时,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并手动保存数据;若波形异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或更换屏蔽线缆。
动物出现呼吸抑制时,暂停实验并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潮气量或吸呼比)。
三、应用场景验证
科研实验:同步记录离体器官收缩力与在体血压变化,验证多参数关联分析的可靠性。
教学演示:通过录播系统回放操作流程,检查学生数据采集规范性。
该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实验效率,但需严格遵循校准与维护流程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